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新闻探访北京海鲜市场

探访北京海鲜市场

发布时间:2016-05-02 08:16:20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新闻



    中国是水产大国,水产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 1/3 以上。中国同时是全球最大的海鲜消费市场。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升,中国人均水产消费量也在稳步攀升,从 1990 年的人均 11.5公斤,到 2006 年的 26 公斤。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20 年中国人均海鲜消耗量将达 36公斤。图为摊主李永军(左)在档位里招呼客人,干礼苗(右)在记录货物售卖的情况。摄影师:丛妍/陈一言 供图:绿色和平



    京深市场里,一位顾客正在买鱼。在并不临海的首都北京,水产供应主要依赖于外埠或进口供货,市场需求量和消费量巨大,调查显示 2011 年北京市水产消费总量已经达到 90 万吨。



    每日凌晨 4 点半,北京城的南端,大批鱼贩子守在刚刚入城的货车队伍边忙碌起来。这里是京深海鲜批发市场,也是北京最大的海鲜集散地,北京不同菜市场的海鲜摊贩都会选择到京深进货。由于批发门店众多、销售品种繁杂,这里显得“水很深”,网上能找到“去京深海鲜市场怎么才能不被骗啊”的帖子,还有些摊位挂出鲨鱼肉、鳄鱼肉的标语招揽顾客。当然,对于日日与海鲜打交道的鱼贩子而言,要辨别其中真伪并不难。



     摊主彭亮和他的哥哥彭锦伦、嫂子张丽君是重庆人,2008 年起在京深海鲜市场卖水产,主要经营鲈鱼和桂鱼,每天有养殖商直接供货。他们的顾客主要是北京及周边地区的餐馆、鱼贩,也有一些散客。图为一家三口来到摊位买鱼,张丽君给顾客找钱时,小姑娘好奇地看着箱子里的鱼。



    摊主冯小红坐在桌前记账,林芸带好手套准备卖鱼。冯小红来自广西,林芸是她的外甥女,她们和亲戚共同经营着这个不大的档位。冯小红卖水产已经 15 年了,2008 年从上海虹桥搬到北京京深。她说,这几年因为反腐,生意不如以前。“以前一天能卖 4、5 万(销售额),现在连过去的三成都没有。(生意)差的时候一天卖不到 1 万块钱。”



    老夫妇来到冯小红的档口挑黄花鱼。正挑着,突然问:“是野生的吗?”小红诚实地回答:“现在上哪儿找野生的去啊?都是养殖的。野生的都已经几百、上千一斤了。”老夫妇一听说是养殖的,便离开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野生黄花鱼曾经是国人餐桌上常见的家常菜,然而,从上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由于沿海渔民对黄花鱼的多次“大围剿”造成严重的过度捕捞,野生黄花鱼的数量急剧下降,一度濒临灭绝,售价高达数千元一斤。目前市场上供货的黄花鱼主要源于人工养殖。



    顾客 Jackie 是“下厨房”的厨娘,对吃甚为讲究,京深和三源里都是她购买食材的老地方。她觉得,野生和养殖的海鲜如果是熟制的话,味道并没有很大区别。由于市面上部分海鲜商家对“深海野生”概念的热衷吹捧,抬高了深海海鲜的身价,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渔民持续扩张的过度捕捞行为。



    顾客 Jackie 把手深入扇贝里,外壳立即便合上了。“放心,扇贝很温柔。这是一个判断扇贝是否鲜货的好方法。”Jackie 表示,自己爱好烹饪海鲜,但也会留意海鲜的来源。在许多欧美国家,针对可持续渔业整个产业链的完整认证体系已经建立并成功推广;而国内则还处于刚起步的阶段,人们更关心海鲜的真假。有关可持续渔业和可持续消费的环保观念,还在逐步普及之中。



    拥有 25 年历史的三源里菜市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在北京算不上家喻户晓,却有着特殊的地位。今年 11 月,一篇以三源里菜市场小贩为主题的美食文章在微信朋友圈里大火了一把。这里被人们戏称为“国际化菜市场”,不仅是因为三源里毗邻使馆区、外国顾客多,连小贩也来自五湖四海;还因为三源里的商品种类齐全,即便是一些数量稀少、面临濒危的“名贵海鲜”也能在摊位上找到。



    田伟峰向摄影师展示一条冰鲜三文鱼。他说,三文鱼是他的摊位卖得最好的鱼。手里这条整鱼 10 多斤,已经被附近的一家日料店预定。



    工作间隙,忙里偷闲的伙计张健(左)掏出自己的大屏手机查看信息,另一位伙计也好奇地凑了过来。手机支付已经在三源里菜市场颇为盛行,张健工作的摊位也在醒目位置注明支持各种手机支付方式,连名片上都印着二维码。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海鲜顾客野生北京已经
上海市三季度食品安全:水产及相关制品合格率不到8成 江苏太仓渔政圆满完成2016年长江、淮河禁渔期同步执法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