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鱼类养殖鲈类的养殖

鲈类的养殖

发布时间:2015-04-26 09:59:13编辑:水产百科归类:鱼类养殖
报道一、 鲈类的生物学
(一)大口黑鲈的生物学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又称黑鲈、加州鲈、大嘴鲈。原产于美洲的淡水水域,是当地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20世纪中期被引到世界各地。1983年从台湾引入广州。经养殖后证明其具有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病害少、易捕捞、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特点。
大口黑鲈属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体延长而侧扁,背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体侧有黑色条纹。眼珠突出,口裂大,过眼之后缘,体被细鳞。下颌稍突出。牙齿为绒毛状细齿,锐利。第一背鳍9根硬棘,第二背鳍12~13根鳍条;臀鳍3根棘,10~12根鳍条;腹鳍1根棘,5根硬棘;胸鳍12~14根鳍条;侧线鳞64-66,7-8/17-18V 。
大口黑鲈属温水性鱼类分布很广,适温范围2-34℃,最适为25-28℃,低于5℃或高于28℃摄食较差。喜较清澈的水质,经人工养殖驯化也能适应在低肥度的水中生活。要求水中溶氧在4mg/l以上,溶氧低于1.85mg/l时出现浮头,适宜pH6-8.5。幼鱼常集群生活,成鱼则分散。性较温顺,不喜跳跃。
胃呈囊状,较发达,肠短小,幽门垂为单枝状,长短不一,有21-23条。大口黑鲈是肉食性鱼类,具有温和和凶猛肉食性鱼的双重特性。在自然水体中多以水生昆虫、虾、小鱼、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到为食。人工养殖条件下能摄食活饵、鱼肉块、鱼浆,驯食后能摄食配合饲料。
大口黑鲈属大型,生长较快的鱼类,当年鱼苗经人工养殖可达0.5-0.75公斤;第二年达体重1.5公斤;第三年约2.5公斤。已知最大养殖个体体长75厘米,体重9.7公斤;在江河捕获的最大个体体长82.7厘米,体重10.1公斤。
大口黑鲈在池塘中能自然成熟、产卵、受精、孵化直到出现仔鱼。1冬龄的雌雄鱼在我国南方地区池塘经强化培育下能成熟。在水草、石块、沙窝等上面能自然产卵。卵粘性,淡金黄色,内有金黄色油球。18-21℃,45小时孵出仔鱼;24-26℃时30小时孵出仔鱼。
(二) 花鲈的生物
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又称七星鲈、鲈鱼、板鲈、青鲈、河鲈等。属鲈形目,鱼旨科。是我国沿海和江河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广泛分布于沿海及通海的淡水水体。花鲈为广温广盐性鱼类,其生长快、适应性强、病害少、肉细味美、营养丰富,是名贵鱼类之一。
花鲈体修长,侧扁。头中大,吻较尖,口大,端位,口裂略斜。下颌长于上颌,上下颌具细齿,呈带状。鳃耙稀疏。头被栉鳞。前鳃盖骨后缘有细锯齿,其后缘具3枚大齿轮,鳃盖骨后端有1枚。背鳍2个,第一背鳍有12根硬棘,第二背鳍由13根鳍条组成;腹鳍胸位;尾鳍叉形。体背侧青灰色,腹侧银白色。背侧及背鳍鳍棘散布着若干黑色斑点,斑点随年龄增长渐不明显。
花鲈栖息于河口咸淡水,也能生活于淡水,是近岸浅海中下层鱼类。春夏季节成群溯河入淡水中索饵。常随水流混入鱼池中。花鲈的幼鱼和成鱼一般分群活动。亲鱼常于12月至翌年2月在河口沿岸岩礁间产卵。体长1.5厘米以下的鱼苗浮游于近海表层,到2厘米左右则游到沿岸带或河口,到5厘米时开始溯河索饵。1龄的幼鱼在秋季多栖息于河口及沿岸浅水,2龄以下的鲈鱼常群游于淡水中。 
花鲈性凶猛,肉食性,以鱼虾为食,善追食其它鱼。在河口生活的鱼苗以浮游动物为食。当体长达10厘米以上时,始捕食小鱼虾,摄食强度随季节而异。1龄鱼体长可达25厘米,体重250克;2龄 鱼体长有40厘米 ,体重850克;3龄 鱼体长50厘米,体重1.5公斤;4-8龄鱼每年约增加长度4-6厘米、体重400-800克。最大个体体长100厘米,体重15-20公斤。
花鲈成熟年龄为3龄,最小成熟雄鱼为2龄、雌鱼为3龄 ,一般到4龄全部成熟。体长60厘米的雌鱼怀卵量为20万粒。每年产一次卵,属分批非同步型产卵类型。繁殖季节是12-2月。卵浮性,卵径1.35-1.44毫米,有一个油球,卵黄均匀。受精卵在水温14℃,4-5天后孵出仔鱼。黄渤海花鲈产卵场盐度为26.79-31.74‰ ,以27.5-31.74‰为佳;繁殖最低水温是12.7℃,最高是22℃。
(三)尖吻鲈的生物学
尖吻鲈(Lates calcarifer),又称盲鱼曹、金目鲈、红目鲈等。属鲈形目,锯盖鱼科(也有分为尖吻鲈科)。是一种大型肉食性鱼类。广泛分布在西太平洋及印度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区。我国华南和东南河口水域常可见到。目前进行养殖的国家有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我国。早在80年代其养殖产量已近2000吨。东南亚的养殖方式主要是网箱和鱼,我国以网箱养殖为主,近几年来发展鱼塘养殖。
尖吻鲈体长形,侧扁,头尖,背侧略凹陷,到背鳍前缘开始隆起。口尖,稍平。鳃盖骨有坚硬的锯状齿。背鳍二个,基部相连,第一背鳍有硬棘7-9根,第二背鳍有鳍条10-11根;胸臀鳍圆形,臀鳍有硬棘3条,鳍条7~8根;尾鳍圆,呈扇形,有较大栉鳞。体色上侧部青灰色,下侧部为银白色。
尖吻鲈属广盐性鱼类,栖息于与海相通的河流、湖泊、河口和近海等水域,尤喜栖息于流速低、多淤泥、浑浊度大的河流中。孵出不久的幼鱼分布于沿岸咸淡水水域中。体长1厘米以上的幼鱼则可在淡水中生活。1龄鱼进入河流,2龄时则遍布河流和河口。
尖吻鲈是肉食性凶猛鱼类,以鱼、虾、蟹为食。幼鱼摄食浮游动物及甲壳类,在养殖中个体差异大时,常出现同类相残。尖吻鲈属热带性鱼类,水温25-30℃时,食欲旺盛,生长迅速;水温18℃时停止摄食;水温降到10-12℃时便不能生存。
尖吻鲈在自然条件下2-3龄可长成3-5公斤。到4公斤左右时生长速度又渐减慢。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当年鱼苗可长到500克。
尖吻鲈3-4龄性成熟,早期阶段(体重1.5-2.5公斤)多数呈现雄性,到体重4-6公斤时多数转为雌性。尖吻鲈全年可产卵繁鱼,4-8月为产卵盛期。产卵均在近河口盐度较高的水域中(30-32‰,水深10-15米),成熟亲鱼在近产卵时集群在水的上层活动,产卵多发生在新月或满月,即大潮日子里的晚上18-20时。体重12公斤的亲鱼产卵量可达750万粒;19公斤的亲鱼可产850万粒。尖吻鲈为多次产卵类型,卵浮性,卵径为0.68-0.77毫米,平均0.71毫米,卵内具一油球。水温25-30℃时孵化时间为15-20小时。
二、 鲈类的人工繁殖
(一) 大口黑鲈的人工繁殖
1、 亲鱼的选择和培育
大口黑鲈1冬龄即可达性成熟,但怀卵量少。一般选择1-3冬龄,体重0.5-2.0公斤作为亲鱼。要求亲鱼体质好、个体大、无损伤、无病害。亲鱼多数用专池培育,雌雄分养,每亩放200-300尾,另混养30-40尾鲢鳙鱼。培育期间每日按体重的3-5%投饵。冬季要定期冲水,保持水质清新,有利于亲鱼的性腺发育,2-3月始即可起捕(南方),选择成熟亲鱼进行人工繁殖。亲鱼培育也可在野杂鱼虾多的家鱼亲鱼池混养,每亩放10-20尾,也能达到较好效果。
2、 亲鱼选择
成熟的大口黑鲈亲鱼雌雄差异较明显。雌鱼腹部柔软、膨大,卵巢轮廓明显,上下腹大小均匀,腹部中央下凹,生殖孔肛门微红,稍突出。雄亲鱼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液流出,并可以在水中自流散开。从外观上,体大、健康活泼的成熟个体都可挑选用于人工繁殖。
3、 产卵池准备
人工繁殖大口黑鲈,需专门准备产卵池。可用水泥池或小鱼塘,大小依生产规模来决定。小水泥池面积在1亩以内,水深0.6-1米,每20平方米放亲鱼1-2对。池塘面积5亩以下,水深1米左右,每亩放亲鱼20-30对。塘基具有一定斜坡,池四周放些石块、砖头、水草,以备亲鱼产卵前筑巢附着。产卵巢可做成盆式、砾石式,材料可用水草、棕片、柳树根、网片等。
4、 催产
人工注射激素催产可使大批雌亲鱼集中产卵孵化。华南地区催产期是2-5月,适宜水温为18-26℃,阴天比强阳光天气催产效果好。可采用一次注射,也可采用二次注射,两次间隔时间6-8小时。催产激素可采用单一激素或混合激素,剂量如下(每公斤雌鱼,雄减半):
(1)鲤、鲢、鳙垂体催产,鲤垂体5-6毫克;鲢鳙垂体10-20毫克。(2)HCG2000-4000IU。(3)LRH-A500μg,其效果比HCG差。(4)鲤垂体3mg+HCG1800IU。
大口黑鲈的效应时间比较长,且长短不一,水温20-26℃时,效应时间为20小时至11天不等。该鱼为多次产卵类型。在一个产卵池中,有时连续1-2天见到雌雄鱼在产卵巢发情,第3天才见鱼巢上有卵。
5、 孵化
大口黑鲈受精卵吸水后,直径1.2毫米,刚出膜仔鱼全长3毫米。水温18-21℃,2天才孵出仔鱼;水温24-26℃,近1.5天孵出仔鱼。出膜时的仔鱼透明无色,卵黄囊腹部有粘性物质粘附在池底,一般很难看见。产卵5天后,仔鱼黑色素才出现,从产卵窝中游出来,到水层中摄食时就容易见到。刚孵出的鱼苗受雄鱼保护,但当鱼苗长到2厘米左右时,又可被雄鱼吞食。因此鱼苗孵出后几天内,要把产卵后的亲鱼捕起放入亲鱼池精养,或可将产卵池培育鱼苗。
(二) 花鲈的人工繁殖
花鲈的繁殖目前国内处于摸索和研究阶段,未能形成批量生产。
人工繁殖的亲鱼可是池塘培育成熟的,也可以从自然水体捕捞成熟个体。在每年的繁殖季节注射HCG和鲤鱼脑垂体催情。注射剂量是每公斤雌鱼用HCG1000IU和鲤鱼垂体1-2粒。注射后约28小时即可见鲈鱼发情追逐,随即起捕,进行人工授精。体长51-61厘米的雌鱼怀卵量为17-22万粒。受精卵透明,浮性,卵径1.22-1.45毫米。可用流水孵化。在水温14℃时,经4-5天后孵化出鱼苗。刚孵出的鱼苗体长4.2-4.6毫米,以卵黄囊中的卵黄作为营养,第3天开始投喂贝类幼虫和轮虫,第13天后体长达6毫米时,可添喂丰年虫无节幼体。第26天体长达1.1厘米时,开始增喂水蚤,并开始逐渐淡化到淡水中,然后进行鱼苗培育。
(三) 尖吻鲈的人工繁殖
自1971年泰国在自然产卵场捕捞成熟亲鱼进行人工授精首获成功以来,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澳大利亚也相继进行了尖吻鲈人工繁殖。我国开展尖吻鲈的人工繁殖起步较晚,1985年台湾用鱼养成的亲鱼进行人工繁殖成功。1986年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从天然海区捕获亲鱼进行繁殖也获得鱼苗。珠江水产研究所从1985年起将鱼苗在池塘养殖成后备亲鱼,再进一步强化培育,获得性成熟亲鱼;1989年对初次成熟的亲鱼进行催产,获得少量鱼苗;1990年又获得409万尾仔鱼,在国内首次获尖吻鲈全人工繁殖成功。并且亲鱼培育的盐度比泰国等现行的盐度要求范围更为广泛,使尖吻鲈的人工繁殖有了新的突破。1997年以后海南利用其气候优势,尖吻鲈的人繁已能达到生产性规模。
1、 亲鱼的来源和选择
人工繁殖尖吻鲈亲鱼的来源,通常采用天然产卵场捕捞或池塘养成。有条件的地方自己养成更好,一般要求亲鱼体重2-8公斤,体质良好、无损伤、健康、活动力强。
珠江水产研究所亲鱼的来源靠自己培育,其方法是:将1-8厘米鱼种养到1公斤左右的后备亲鱼。亲鱼塘0.6亩,水深1.5米,盐度4-16‰ 。放养亲鱼70尾,每天投喂下杂鱼一次,投喂量为体重的2-3%,每月视水质换水1-2次,保持水质清新。越冬期间水温保持18-20℃之间,盐度8-20‰,投喂量为4-5% 。越冬后分别在两种不同盐度的水体中培育。一是在15-30立方米、水深1.2米的水泥池,盐度30-33‰,每3~5立方米放1尾亲鱼,每天换新水30-40% 。二是在0.6亩鱼塘,盐度4-16‰,约放70尾/亩,投喂量两者均为2-3% 。
培育期间,每个月检查亲鱼1-2次,观察成熟情况。
2、雌雄和成熟度的鉴别
雌雄性别在非繁殖季节也较容易分辨,通常雄鱼的体型较雌鱼细长,吻部稍微弯曲。在产卵季节,雌鱼的腹部明显膨大,雄鱼的腹部轻按后有白色精液流出。
在强化培育期间每月检查亲鱼1-2次。当雌鱼腹部膨大,两侧看到卵巢轮廓,生殖孔肥大或带有粉白色,用挖卵器取卵检查,当卵径达到0.4-0.5毫米、大小均匀、卵圆而充满卵黄时即表明成熟。雄鱼采用压腹法检查,有白色(或奶黄色)浓稠的、成粗线状的精液剂出,遇水即散,也表明已成熟,即可配对催产。
3、催产与孵化 以珠江水产研究所人繁尖吻鲈为例介绍。
选择无伤和活跃的亲鱼上池催产。产卵池是15-32平方米的长方形水泥池,水深约1米,盐度20-33‰ 。每个池放3-4对亲鱼。
催产时第一针用:LRH-A35-40μg+DOM2mg/公斤;第二针:LRH-A90-100μ g+DOM2.5mg/公斤;雄鱼只注射一针,同雌鱼第一针。
雌鱼的注射针距为20-24小时,水温26-32.5℃下,注射完第二针后8-13.5小时产卵。效应时间与水温和亲鱼成熟度相关,如30-32.5℃,为9小时;26-27℃时为13小时;成熟度较好时,在27-30℃下只需8小时就可产卵。产卵率一般达100%,受精率较高的可达96.6% 。受精卵无粘性,卵径0.68-0.77毫米,平均0.71毫米。油球一个,直径0.24-0.26毫米,平均0.25毫米,间或有数个小油球。受精膜吸水膨胀不明显。受精卵在盐度27‰以上时呈浮性。
一般控制亲鱼在大潮汐的夜间产卵。次日早上用160目筛绢收集受精卵移入孵化池或搬走亲鱼让受精卵在原池孵化(以前者为好)。孵化池面积0.7-32平方米不等,水深0.5-1.2米,盐度20-33‰,用气石轻微充气。受精卵孵化密度10-50万粒/立方米,水温28-29℃时,受精后15小时左右孵出仔鱼,刚出膜仔鱼全长1.58-1.77毫米,平均1.72毫米。
三、 鲈类的苗种培育
(一) 大口黑鲈的苗种培育
大口黑鲈鱼苗孵出后第三天,卵黄囊消失,即摄食浮游生物,进入鱼苗阶段。鱼苗可用水泥池培育,也可用池塘或网箱培育。饵料充足,鱼苗培育一个月左右,体长可达3-4厘米。
1、 水泥池培育 水泥池面积以100平方米左右为宜,水深0.6-1米,也可以利用原有的产卵池。放养密度视条件而定。水源充足,有条件经常冲水的培育池,每平方米可放体长2厘米以下的鱼苗500-800尾;2~3厘米的200-300尾;3-4厘米的100-200尾。不能经常冲水的要适当放稀些。以人工投饵为主,3厘米以下的鱼苗可投喂轮虫、水蚤等,3厘米以上的鱼苗可投喂孑孓、红虫,稍大时还可投小鱼虾。培育期间保证饲料供应,以活饵为主,保持水质良好。在水温25℃左右,约经25天培育,鱼可达3厘米,成活率80%左右。
2、 池塘培育 面积宜小些,最好在0.5亩以内,水深以1米左右为宜。鱼苗下塘前7-10天用生石灰清塘。清塘后施放人畜粪或大草沤水,施肥量为200-300公斤/亩,培育浮游生物,为鱼苗提供适口充足的活饵。鱼苗下塘前一天要试水。一般每亩投放刚孵出的鱼苗约5万尾。培育方法主要是适时追加施肥,少量多次,到后期饲料不足时要及时添加其它活饵或人工饲料。经一个月的培育,鱼苗可长到3-4厘米,随后即要分疏或转塘。成活率50-60% 。
3、 培育期间的管理 大口黑鲈弱肉强食,自相残杀比较严重,且生长速度不一,大小悬殊在饵料不足情况下,大鱼食小鱼。因此鱼苗培育期间必须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放养的鱼苗应是同一批孵化的,使鱼苗大小一致;其次鱼苗长到3厘米左右,鳞片较完整时就要及时拉网分筛,按大小级分池培育,以后水泥池每隔10天,池塘每隔20天分疏一次,同塘放养的鱼苗以体重相差不到一倍为宜;第三大口黑鲈食欲旺盛,幼鱼日摄食时可达自身体重50%,必须定时、定量投喂,保证充足的饵料,让个体小的也能吃到。
4、 大规格鱼种的培育 鱼种培育要分级进行,否则会因种内残食导致成活率下降。第一阶段由3-4厘米培育至5-6厘米或更大些,可以在水泥池或池塘中饲养(见前述);第二阶段由5-6厘米培育到14-16厘米,在水泥池、池塘和网箱中培育。
(1) 苗种放养 水泥池水深0.8-1米,每平方米放养3-4厘米的鱼种50-75尾(有增设施时可适当增加),养15-20天可长到5-6厘米,成活率约80% 。池塘水深1-1.2米,每亩可放3-4厘米鱼种1-2万尾,饲料充足,养15天左右规格可达5-6厘米,成活率约60% 。水泥池和池塘培育鱼种时,规格增大2厘米,放养密度约减少一半。网箱培育鱼种,规格从5厘米开始放养为好,每平方米放养1000-2000尾为宜,规格增大时放养密度则减少。
(2) 驯食 大口黑鲈的驯食池最好采用20-30平方米的水泥池,有微流水。每平方米放养4厘米鱼种500尾左右。驯食池的鱼比较密主要是为了保证鱼竞食。如用冰鲜下杂鱼肉浆(或鱼块),则先用水蚯蚓加鱼肉浆混合喂养,然后才过渡到完全用鱼肉浆;如用颗粒饲料驯养,则先用饲料小鱼加颗粒饲料混合喂养,再过渡到完全用颗袜饲料。驯食开始的第一星期每天隔2小时喂一次,以后每天喂4次,再减至2次。日投饵量为5-10% ,一般人工驯食为二个星期。
(3) 管理 同大口黑鲈。
(二) 花鲈的苗种培育 目前我国花鲈养殖的苗种多数是依靠捕捞的天然苗种。
花鲈为肉食性,在自然环境中体长3厘米以下的鱼苗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小虾及其它小甲壳类,所以育苗时需经过驯饵阶段。刚经过淡水驯化的鱼苗,可先饲养于水泥池或网箱中驯饵,初期投喂水蚤、水蚯蚓等,然后逐渐改用水蚯蚓、鱼浆,再用鳗料或米糠、花生饼等与鱼浆混合投喂,每日投饲2~3次。培育期间要经常仔细观察水质、鱼苗动态,以决定投饲量。一般以当天吃完为度,防止投喂过量残饲沉积池底败坏水质。
培育池如在室外,由于残饲分解及太阳光照射,易产生水绵等藻类。水绵多时鱼苗常被缠住而发生死亡,可用不透光的材料(如塑料布等)掩盖鱼池。为防止缺氧可使用气泵增氧。
花鲈主要依靠视觉寻食,所以在投饵时应尽量引起鱼群注意。如仅将饲料轻放水面而静静下沉,鱼苗通常不会发现去摄食。当鱼苗能适应投掷的饲料而长到体长3厘米左右时,可入大鱼池中放养。鱼苗生长速度差异极大,饵料不足时会大鱼吃小鱼。所以应密切注意给予充足的饲料,或在适当的时候将鱼苗分疏养殖。
(三) 尖吻鲈的苗种培育
鱼苗培育是尖吻鲈养殖中最关键的环节。然而鱼苗成活率尤其是3厘米以下规格的成活率目前还是偏低,泰国等育苗多在15%左右,国内现在的育苗基本也相仿。
仔鱼至0.7厘米苗:培育池10-15平方米,水深1米,盐度20-33‰,放养密度10000-13000尾/平方米,微充气。第二天投放小球藻,使水色呈淡绿色,作为轮虫饵料和调节水质。第三天,仔鱼的卵黄囊吸收完毕,开口摄食,应喂轮虫,密度为4-6/ml。此后每天喂轮虫和藻类2-3次,换水20-30%,隔天吸污一次。约一周后,饵料改为轮虫加丰年虫无节幼体,日喂1-2次。换水量增至50%左右,水温20-29℃时,18日龄可长至0.7-0.8厘米。
0.7-2.5厘米鱼苗:鱼苗放养成至2×4×1米网箱,密度1250-2000尾/平方米。饵料以丰年虫幼体和鱼浆为主,日喂4-5次,约一周过筛分级和洗箱或换箱。水温27.5-33.5℃,盐度5‰左右,培育一个月,鱼苗长至2.1-2.3厘米,成活率59% 。
2.5-5厘米鱼种:培育池改为鱼塘。鱼塘2亩左右,水深0.8米左右。放养量2300尾/亩,每天喂鱼浆3-4次,以鱼苗停止追食为适度。每次喂食前,用物体击水,待鱼苗聚群后才慢慢泼洒鱼浆。水温23.5-34℃条件下,培育一个月,鱼苗全长5.4-16厘米。成活率80.2% 。
尖吻鲈是肉食性鱼类,有相互残食的天性。据观察6尾3-4厘米尖吻鲈苗24小时内吞食了8尾1.2厘米的个体。因此在培育期间,必须每隔一定时间进行分级,适当的分级时间应在鱼苗第10-15日龄开始,以后每周一次。
一般认为尖吻鲈仔鱼在孵化后头7天成活率较低,仅30%左右,随后每隔5-7天减少15-20%,直至第30天,总成活率在17-18%之间。
8日龄之前体长增长较缓慢,生长曲线平缓,此后生长加快,生长曲线徐徐上升,一般8日龄前肉眼观察的结果是:鱼体变得肥壮,而体长方面变化不大。
尖吻鲈从仔鱼到幼鱼阶段发育过程中,食性较为复杂,分别经过藻类、轮虫、丰年虫无节幼体、鱼肉浆等几个环节。仔鱼开口饵料主要为藻类,兼有少量轮虫和较大型的原生动物,此后轮虫含量逐渐增加。一般投轮虫至第12或18天。当鱼苗全长达半厘米时,即可摄食丰年虫无节幼体,一般此时鱼苗大小参差不齐,可将丰年虫无节幼体与轮虫混合投喂。1.5-2厘米阶段开始诱导摄食鱼肉浆较为理想,2厘米以上则可完全投喂鱼肉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量投喂活饵。
尖吻鲈鱼苗对盐度的适应性极强,能承受盐度的急剧变化,将孵化后第二天的仔鱼从盐度26‰直接放入17‰的海水中,在观察的7天时间内都能正常摄食生长。育苗初期盐度下限在10‰左右为宜,1厘米以上鱼苗则完全可以在淡水中培育和养殖。 
培育密度一般认为7日龄前以30-40尾/升为宜,且15天以内不用调整,仔鱼的死亡将使其密度自然减半。此后每隔5天作半数递减,至第20天前后,则以5-10尾/升为宜。1-2.5厘米阶段的放养密度,差异较大,从80-100尾/立方米至1000-1500尾/立方米不等。但据珠江水产研究所试验表明此阶段应控制在1000尾/立方米以内为宜。
尖吻鲈鱼苗培育中,及时分级是提高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一般这项工作在第12-15天进行,而后每隔5天左右分级一次,因第12-15天时,个体差异已相当大,较大个体(7毫米)即可吞食其他较小的(4毫米)个体。
四、 鲈类的食用鱼养殖
(一) 大口黑鲈食用鱼的养殖
大口黑鲈可主养和混养,一般网箱、流水方式采取主养;而池塘可混养,也可主养。
1、 池塘混养 在放养常规品种的池塘里,放养适量的大口黑鲈,既可清除鱼塘中的野杂鱼
虾、水生昆虫、底栖生物等,减少它们对放养品种的影响,又可增加收入,提高经济效益。一般每亩鱼塘放养30-40尾鱼种,不用另外投料,年底可增收15-20公斤的大口黑鲈成鱼。
2、 池塘主养 养殖时按常规方法清塘、回水、施肥,培育浮游生物,然后每亩放50-100万鲮鱼或鲢鳙或鲩鱼苗,按鱼苗培育方法,养至2-3厘米作饲料鱼,一般20天后加注新水,降低肥度,每备放入5-6厘米的大口黑鲈鱼种1600-2000尾,20-30天后可养成14-16厘米的大鱼种,接着用冰鲜下杂鱼肉浆驯食,喂养。或直接放入已吃鱼浆的14-16厘米的大鱼种600-1000尾。主养大口黑鲈的鱼塘可少量搭配鲢鳙和鲫鱼,以调节水质和摄食残饵。
主养大口黑鲈的池塘一般用冰鲜下杂鱼作饲料,50克以下个体投鱼肉浆,50克以上个体投鱼块,日投饵率为5-10%,每日上下午两次。也可投颗粒饲料,日投饵率为4-6% 。
管理工作主要是,在放养的早期阶段(150克以前),每20-30天筛选分级一次,以保证个体均匀,提高成活率。大规格鱼种的驯食可在水泥池或池塘的网围中进行,最好有微流水。整个养殖过程中要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换水,增氧机要适时开动。
3、 网箱养殖 参见网箱养殖和鲶类养殖。
(二) 花鲈食用鱼的养殖 
花鲈在淡水、咸淡水和海水中均可养殖,既可池塘、网箱、流水方式养殖,也可主养和混养,其养殖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其养殖技术基本同大口黑鲈。这里介绍一例广东东莞市茶山镇粟边名优水产养殖场花鲈的养殖情况。
池塘面积为0.5-1公顷,平均水深1.5-1.8米,进排水设施齐全,池塘放养前彻底清塘,回水后保持透明度30厘米。整个养殖过程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苗种中间培育,先在池中安置标粗网围,面积为100-150平方米,放3-5厘米的鱼种80-100尾/平方米,约15-20天后撒去网围,改为池塘养殖,密度8-10尾/平方米,经60天时间培育成10~12厘米以上鱼种。第二阶段为食用鱼养殖,把10-12厘米鱼种按每亩放700-1200尾不等到密度投放到成鱼池,养殖10个月后,商品规格为750-1000克。中间培育主要投喂鱼糜,日投饵率为15-20%,分三次投喂。成鱼养殖以冰鲜鱼为主,日投饵率为8-10%,分二次投喂。管理工作主要根据池塘的溶氧、温度及浮游生物量,调整换水量,一般早期日均水体交换量较低,为10%;后期日均水体交换量较高为27-30% 。为确保养殖鱼类的正常生长,池塘中增设了增氧机和水车。
(三) 尖吻鲈食用鱼的养殖
尖吻鲈的养殖方式方法同花鲈一样(唯适温范围窄于花鲈),但生长速度较花鲈快些。
在其养殖过程中同样须经过池塘或网箱的中间培育,将3-5厘米的鱼种经20天左右的培育,育成8-10厘米的鱼种,或可在网围内将其育成更大规格的鱼种。养成池应处在交通、进排水方便、中潮线以下的河口近岸或水源充足之处,确保日最大换水量能达1/3以上,必要时配增氧机,面积5-20亩,水深一米半以上,盐度不限。成鱼养殖一般亩放350-400尾,规格9-10厘米,经120-180天养殖,商品规格为500-1000克,甚至更大,成活率为90% 。投喂的饲料主要是下杂鱼或冰鲜。
尖吻鲈畏冷,12℃以下水温会死亡,故须11月底前收获或越冬。



采集:庞迪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厘米培育养殖池塘大口
加州鲈鱼集约化网箱养殖 夏秋谨防网箱养殖鲢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