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鱼类养殖让黄颡鱼远离“花身”的投喂妙招!

让黄颡鱼远离“花身”的投喂妙招!

发布时间:2015-11-27 08:05:34编辑:水产百科归类:鱼类养殖

刘雪兵:通威股份特种水产研究所配方师,2011年硕士毕业于汕头大学海洋生物学专业。2013年5月加入通威股份,负责广东通威特种鱼料配方技术工作。曾在厦门举办的第九届世华会上作关于《黄斑蓝子鱼最适脂肪源与PUFA需求特性研究》的口头报告,发表文章《广西罗非鱼养殖模式概述》和《浅谈广东省内台湾泥鳅养殖》。

先前已有美女配方师尹恒老师给大家讲述了川渝、浙江等区域黄颡料的选择与投喂管理。由于区域的不同,其养殖模式与养殖习惯可能有许多差异。本人想专门针对广东区域黄颡鱼养殖的饲料选择、养殖效益等做一些简单分析。同时也针对今年广东地区黄颡鱼养殖中出现频次最高的问题---“花身“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分享。

广东地区最初于2002年开始养殖黄颡鱼,至今已有13年的养殖历史。2004-2005年开始大规模养殖,养殖区域集中在佛山南海西樵镇、九江镇,顺德乐从镇、杏坛镇,三水白坭镇,珠海斗门。同时江门新会沙堆镇、惠州博罗等地也有少量养殖。据专业机构调查,2014年养殖面积扩大至3-4万亩,广东黄颡鱼的饲料市场容量达到9万吨左右(包括用于黄颡鱼养殖的塘鲺料2-3万吨),其中,南海占一半以上销量,达有5万吨(包括1~2万吨塘鲺料)。

广东地区黄颡鱼以池塘精养为主,一般在4~5月份放苗(秋苗为8~9月份),水花放养每亩达15~20万,3公分左右的规格苗,每亩投放3~5万,产量在3000~6000斤/亩不等,也有高产达1万斤/亩以上的,但风险极大,需要先进的养殖技术与过硬的池塘条件。

除精养外,前几年也有不少人尝试着在养殖太阳鱼的池塘套养黄颡鱼,但由于是以养殖太阳鱼为主,投喂太阳鱼饲料,养殖出来的黄颡鱼颜色偏黑,即使后期使用加黄料,效果仍不理想,打捞上岸之后体色容易褪去,造成鱼价比正常鱼低5~6元/斤,盈利大大降低,因此,这种套养模式逐渐被淘汰。

总之,黄颡鱼由于对体色有着特殊要求,套养效益明显不如精养,目前绝大多数黄颡鱼都采取全塘精养,投放少量大头与鲫鱼用来调水。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黄颡鱼的饲料选择。在水花阶段,养殖户大都选择粉料作为过渡,等鱼长大至100~150头/斤左右规格时,开始投喂黄颡鱼膨化配合饲料。根据不同的养殖阶段,市面上主流厂家的黄颡料分三种:第一种为小苗料,蛋白为40~41%,饲料规格为1.5mm,饲料实际大小为2.2~2.5mm;第二种为成鱼料,蛋白为39~40%,饲料规格为2.0mm,饲料实际大小为3~3.5mm;第三种为商品鱼料,蛋白为38~39%,饲料规格为3.0mm,饲料实际大小为4.5~5.5mm。

广东大部分黄颡鱼养殖户习惯使用蛋白为39~40%的成鱼料直接养至出鱼,而黄颡鱼主养区----西樵有一个特有的养殖习惯,认为黄颡鱼苗种阶段不宜使用蛋白过高的料,蛋白过高,容易造成苗种的损耗。因此,许多养殖户在小苗阶段使用蛋白低的塘鲺料作为过度,等鱼达10克/尾以上规格时,再使用成鱼饲料至干塘上市。

近几年来,由于珠三角地区塘租越来越贵,迫于成本压力,促使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改养高档特种鱼,黄颡鱼便是受养殖户青睐的特种鱼之一。广东通威在常规料稳健发展的同时,着重发展特种鱼料,而黄颡料是未来最具潜力的产品之一,通过前几年的努力,通威黄颡料以料比低、体色好、耐运输等特点逐步得到广大养殖户的认可,已显现出良好的口碑。2015年,广东通威把黄颡料编号与品牌进行了重新梳理,从2015年1月起,通威牌黄颡料只做8916与8917两个品种,引入通力牌8918。具体营养指标如下表1所示:




花身问题探讨:

熟悉黄颡鱼养殖的都知道“香蕉鱼”的危害,通过许多专家与行业人士的讲解,大家对于“香蕉鱼”的产生以及防治均有一定经验与看法。但今年珠三角地区黄颡鱼又产生一个新的问题---“花身”。同样是因为颜色方面问题,但“花身“产生的原因及原理却不同于“香蕉鱼”。“香蕉鱼”鱼体呈香蕉黄色(如图三所示),是皮肤中成熟黑色细胞被破坏,造成黑色素细胞数量及分布密度的减少和黄色色素在皮肤和肌肉中沉积共同作用的结果,是鱼体肝胆受到严重损坏,内分泌紊乱而造成的,是鱼体病态的表现之一。然而产生“花身“的鱼,鱼体健康程度尚好,且体色正常,仅体表呈现类似梳子刮过的痕迹(图四)。这种“花身“主要是由于天气变化以及水质恶化等因素造成,与饲料品质无关。



尽管花身不会造成鱼的直接死亡,但其造成的损失却不容小觑,往往有”花身“的鱼价格要比正常鱼低2~3元/斤,以5000斤/亩的产量来计,一个10亩的鱼塘,仅因”花身“损失则可高达10~15万元。那么“花身”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又该怎样去防治呢?

1、水质恶化,亚硝酸盐严重偏高。

据笔者多次塘头走访发现,西樵许多老口黄颡鱼塘,都存在亚硝酸盐严重偏高的现象(高达2.4mg/L),已严重超出鱼的适宜范围。由于水质的恶化,导致鱼的应激增加。在高度应激之下,黄颡鱼的两根胸鳍刺会不自然地张开,由于胸鳍刺前、后缘均有锯齿。当鱼群因应激作用在水里游窜时,容易相互刮伤,刮伤之后如再感染细菌则会开始烂身,如消毒工作做得好,没有感染细菌,鱼体会慢慢愈合,但愈合之后会在体表留下一条条类似梳子刮过的痕迹,形成所谓的“花身“如图四所示。

2、投喂量不足也是造成“花身”的原因之一。

由于今年鱼价不理想,许多养殖户采取减料投喂的方式来降低饲料成本。据了解,今年许多养殖户投喂料仅是去年的6成左右。由于长期的饥饿,一旦投料,黄颡鱼成群抢食性增强,从而增加了相互刮伤的风险。此外,由于投喂量的不足,整体色素摄入量也不足,在鱼体刮伤康复之后,也容易使刮伤的部分愈合后颜色较浅从而留下刮痕。

处理方法:
①、改底、调水降低亚硝盐。
②、增加投喂量:
在水质稳定之后,逐渐增加投喂料至正常水平,头鱼4两/尾的鱼,平均日投喂量应为1.5~2%。在恢复正常投喂量的同时,要拌复合多维投喂10~15天,在水质调好以及恢复投喂量之后,一般15~20天后会有明显的改善。
③、配方方面的调整:
a、配方中色素增加50%,同时维生素用量增加30%左右。
b、油脂选择。鱼油易氧化,且价格较贵,性价比低。在黄颡料中选择豆油等安全可靠的脂肪源,避免油脂氧化。由于黄颡鱼料中鱼粉用量较高,而鱼粉中含有一定的鱼油,可以提供黄颡鱼生长所需的EPA与DHA等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不用担心必须脂肪酸不足的问题。
c、原料的选择。在原料来源不十分确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花生麸、DDGS等原料用量,以免黄曲霉毒素超标。同时玉米蛋白粉用量应控制在4%~8%之间,玉米蛋白粉虽能提供部分色素,但黄曲霉毒素容易超标,尽量控制一个安全用量。

总之,处理“花身“应当以调水+内服维生素为主,因为“花身“本质与饲料质量无关,调整配方只能起辅助性作用,而起不到决定性作用。调水、内服多维以及恢复投喂量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来源:通心粉社区
作者:通威股份特种水产研究所 刘雪兵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养殖饲料由于造成
海南省在南京举办优质水产品推介会 南美白对虾养殖场必备品:石灰沸石粉茶粕活性炭糖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