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鱼类养殖淡水鲨与花白鲢混养技术初探

淡水鲨与花白鲢混养技术初探

发布时间:2015-12-02 00:43:22编辑:水产百科归类:鱼类养殖
报道
  淡水鲨鱼(Pangasius sutchi Fowier)又称苏氏圆腹、虎头鲨、巴丁鱼或八珍鱼,隶属鲶形目,忙鲶科,主要分布在东南亚一带,是马来西亚、泰国等地区的优良淡水鱼类。淡水鲨鱼体色有黑、白、灰、红四种。前三种体色的鲨鱼多作为食用鱼饲养,尤其是灰鲨鱼最受欢迎,其背部青色,体侧青灰色,腹部银白色,具有生长快,食性杂,病害少,产量高,耐低氧,适应性强,养殖技术易掌握等优点。我国自1998年开始引进后,目前在广东、海南、四川、重庆、湖北、江苏等省市已掀起一股养殖热潮,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为了调整本地区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扩大名特优水产养殖比例,提高“上农下渔”池塘的产出,我们于2005年5月在山东省淡水所引进淡水鲨与当地花白鲢进行了小面积混养试验,取得较好成效,现将养殖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生物学特性 
  1.1形态特征
  淡水鲨鱼体呈长形,头圆锥形,吻短,口亚下位,前后鼻孔距离较远,鳃膜与颊部不相连,两颌具板带状小齿,犁骨牙带分离,腭骨牙连在一起。须2对,颏须、口须各一对。背部明显隆起,背鳍具一粗壮硬棘,具脂鳍。腹部圆,无腹棱,腹鳍小,后延可及肛门。胸鳍正位,外缘具一极发达硬棘,硬棘内缘呈锯齿状。体表光滑无鳞,具粘液,自鳃盖后缘至尾鳍基有一平直侧线,新鲜个体体背灰黑色,腹部银白色,幼体体侧有3~4条纵向蓝色条纹,成鱼条纹消失。
  1.2生活习性与食性
  淡水鲨鱼为热带型鱼类,在自然条件下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喜集群。由于其鳔具有辅助呼吸作用,常游到水面打水,直接呼吸空气中氧气。它的抗低溶氧能力强,在污水中能长期栖息生存,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也比其它鱼类强。
淡水鲨鱼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十分贪食,对食物选择范围大。幼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如轮虫类、扁虫类、桡足类棱角及水生昆虫幼体,也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从鱼种到成鱼阶段,食性更杂,除摄食各种天然饵料外,各种商品饲料,动物的下脚料、蔬菜类、残菜剩饭等都可摄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可大量摄食配合饲料,若无专门的人工配合饲料,可用罗非鱼饲料代替,也可以投喂猪粪,鸡粪,鸭粪等。
  1.3对温度的适应范围
  淡水鲨鱼为热带性鱼类,其适温范围为20~33 ℃,最佳生长水温为25~32 ℃,适应低温能力较弱,低温下线为12 ℃。在我国北方不能自然越冬,需要配备越冬设备,当水温下降到18 ℃以下时,摄食量和活动量明显减弱,水温低于12 ℃便开始死亡。淡水鲨鱼生性胆小,性燥,受到外界惊扰时在水中不断窜跃,所以养殖环境宜安静。
   1.4生长与养殖习性
  淡水鲨鱼生长速度极快,在原产地泰国,最大养殖个体重可达10 kg左右,在适宜的养殖条件下年可增重约1.5 kg,在自然水域中生长更快,作为商品鱼养殖,养殖周期1~2年较经济。 
  淡水鲨鱼的性成熟较晚,一般需3~4龄,体重达3 kg以上才能进行繁殖,每年6~9月为繁殖季节,属1年1次产卵类型,每尾产卵约30万~70万粒,卵细小,圆球形,透明浅绿色,具有粘性。
 
  2池塘混养
  2.1材料与方法
  2.1.1池塘条件   养殖池一口,面积为5亩,水深 1.7米,池呈长方形,泥底,池底平坦,淤泥浅,池塘内安有一台3千瓦的增氧机。
  2.1.2水源   水源来自池塘附近一中型水库,水源充足,水质清新,养殖用水溶氧量在5毫克/升以上,水的pH值7.2~8.1,注排水方便。
  2.1.3饵料来源   前期用牛粪、猪粪等肥水,提供丰富的生物饵料,并投喂配合饵料,中、后期投喂鱼用配合饲料。
  2.2鱼苗放养
  2.2.1池塘消毒   鱼苗下池前用生石灰100千克/亩带水清塘消毒,清除池中的敌害生物、野杂鱼、病原体等。
  2.2.2饵料准备   鱼苗下塘前7~10天,施150千克/亩的发酵牛粪,以繁殖天然饵料,使鱼种下塘后即有丰富的饵料。鱼种下塘时池水为茶褐色或油绿色,透明度为30厘米左右。
  2.2.3放苗   2005年4月1日放入购自附近苗厂的白鲢苗2000尾,平均体长10 cm,2005年5月7日放入购自山东省淡水所的淡水鲨2000尾,平均体长10 cm。
  2.3日常管理
  2.3.1水质管理   水质要求肥而爽、不浑浊,池水过浓、变黄、发白或发黑时,及时加换新水,每次换水30 cm左右,使池水透明度常年保持在30 cm左右。天气变化时及时开增氧机,或泼洒生石灰来调节水质。每天进行水样分析测定,包括水温、盐度、DO、pH值、透明度、水深和水色等(见表1)。
表1
水温(℃)   比重        DO(mg/l)   pH值    水深(m)   水色    透明度(cm) 
24.3~31.4 1.008~1.012 5.1~7.8  7.3~8.5 1.5~2.1  浅褐或浅绿 25~35 


  2.3.2施肥与饵料投喂   每隔25天左右施肥或生物制剂一次,保持池内生物饵量充足。每天分两次投喂鱼类配合饵料,即上午10:00,下午16:00各一次,每天投饵量占鱼体重的3%~5%,投喂饲料时应坚持“三看”,“四定”。
  2.3.3巡塘检查   每天巡池2次,即早晨、傍晚各一次,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天气闷热或聚变时加注新水、开动增氧机,避免出现浮头,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3病害防治
  3.1肠炎病 
   病鱼行动缓慢,不吃食,腹部膨大,体色变黑,肛门红肿,用手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流出,病鱼死亡较快。可用“大蒜素”,每公斤饲料添加0.1~0.3克投喂;也可用痢特灵,每公斤饲料添加0.2~0.3克投喂。
  3.2白点病  
  又称小瓜虫病。在鱼的皮肤、鳍或鳃上,可见一个个小白点,并分泌大量粘液,用显微镜检查可见小瓜虫虫体。可用“鱼虫必杀”,每亩泼洒200克;或用40%“鱼虫清”添加饲料中投喂驱杀虫体。
  3.3气泡病 
  淡水鲨鱼在施肥时如用农用有机肥易产生气泡,氧气饱和状态下,苗种很易引起气泡病,池底的氨氮气体过多也会引起气泡病而使其死亡。因此,在水体中培肥应选用氮、磷、钾复合肥合剂。池底注意用“底净”“氨净”等处理,缺氧时适量选用增氧剂,少用或不用增氧泵。
  在整个养殖试验过程中,未发生暴发性疾病。鱼种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洗10分钟。生长季节每半个月加喂一次药饵(50公斤饲料加土霉素25克,每日两次,连喂三日)。另外,对于肥料和饵料台、工具等经常用漂白粉消毒。
 
  4结果与讨论
  4.1结果
  从9月中旬开始收捕,到11月1日收获完毕,共收获淡水鲨1779尾,平均体重810克,共1441千克,收获白鲢1876尾,平均体重1256克,共2356.2千克。
  4.1.1成本   苗种费及苗种运输费7126元,肥料费570元,饵料费18 226.6元,水电费850元,药费282元,人工费5323元,池塘租金600元,其他费用3230元,合计36207.6元。
  4.1.2产值核算    淡水鲨60 522元;白鲢10 367.5元;合计收入70 889.5元。
  4.1.3效益分析    总收入70 889.5元,总投入36 207.6元,净利润34 681.9元,平均每亩获利6936.4元,投入产出比1:1.96。
  4.2讨论
  4.2.1实验表明,在5月中旬到10月上旬期间,淡水鲨在北方地区养殖是完全可行的,而且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能够实现高产、高效。
  4.2.2淡水鲨抗病能力强,驯养期间未发生任何病害。
  4.2.3淡水鲨与白鲢混养,既提高了水资源的立体应用,也提高了饵料的利用率,是黄河滩区“上农下渔”池塘的一种新的利用模式。
 
                                                               编辑:王宇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淡水养殖鲨鱼饲料配合
泰国虎纹蛙的无公害养殖条件简述 黄沙鳖红脖子病症状及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