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鱼类养殖类立克次氏体和诺卡氏菌混合感染引起杂交鳢慢性死亡一例

类立克次氏体和诺卡氏菌混合感染引起杂交鳢慢性死亡一例

发布时间:2016-01-08 08:47:56编辑:水产百科归类:鱼类养殖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勒流镇一杂交鳢养殖池塘,面积8亩,水深2米,3台增氧机(见图1),2014年7月,过塘2-3两的杂交鳢40万尾,9月份分一部分到旁边大塘中,目前该塘有杂交鳢13万尾,规格0.5斤,塘中混养有大头鱼800尾。
        
该养殖池塘从9月份分塘后,开始发病,每天死鱼20~30尾,连续持续6个月,到2015年4月,水温上升,死亡量增加,高峰期每天死鱼200尾。养殖户使用多种抗生素均无明显效果,使用底质水质改良剂调水改底后,死亡量下降,但温度上升后,死亡量又会增加。
        
2015年4月26日,到该池塘调查,一周前,养殖户用“福地安”改底后死亡量下降,每天20尾左右。测定水质指标:pH值6.5,氨氮0.6mg/L,亚硝酸盐0.8mg/L,水温25℃。池塘中可见少量杂交鳢趴边(见图2),从塘中取出3尾趴边的杂交鳢,外观病鱼腹部膨胀,其它无明显病变(见图3)。解剖病鱼鳃无明显病变(见图4),肝脏和脾脏有大量乳白色结节(见图5、图6),肾脏呈现巨大的“肉瘤” 状乳白色结节(见图7)。从病鱼的肝脏和肾脏中接种TSA培养基进行细菌分离,并取肝脏、脾脏、肾脏分别用95%酒精和波恩氏固定液固定,带回实验室进行病原检测和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结果:经过25℃,72小时培养,从病鱼的肝脏和肾脏接种TSA培养基均长出大量颗粒状、边缘不规则、隆起、堆叠的菌落(见图8),经鉴定为诺卡氏菌(Nocardia)。应用实验室建立的(RT-)PCR检测方法检测,3尾鱼弹状病毒呈阴性,但类立克次氏体均呈阳性(见图9)。组织病理切片显示病鱼肝脏肝细胞严重水变性、脂肪变性,有脓肿及肉芽肿(见图10)脾脏和肾脏有较多的脓肿或肉芽肿(见图11、图12)。
 
分析:1、杂交鳢类结节病是养殖杂交鳢暴发性疾病之一,发病鱼以肝脏、脾脏、肾脏等内脏器官出现大量乳白色结节为主要症状,引起杂交鳢类结节病的病原有诺卡氏菌、舒伯特气单胞菌、类立克次氏体和分枝杆菌等。
        
2、本病例发病时间长,但整体死亡量不大。从池塘采集病鱼,通过细菌分离培养和病原检测,确定杂交鳢的发病原因是类立克次氏体和诺卡氏菌混合感染。
        
3、该养殖池塘的氨氮、亚硝酸盐一直比较高,对鱼体本身抵抗力影响较大,养殖户使用多种抗生素均无明显效果。因此,在处理本病例时,应调控水质,先降低池塘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再用药处理。(利洋研究所 雷燕 戚瑞荣  利洋勒流店 刘振技 提供 2015.10.29)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池塘杂交肝脏肾脏死亡
日本国内主要县鳗苗入池情况小结(至4月20日) 虾苗游塘的原因与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