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鱼类养殖鲟鱼养殖技术之一 工厂化养殖史氏鲟

鲟鱼养殖技术之一 工厂化养殖史氏鲟

发布时间:2016-04-01 01:21:00编辑:水产百科归类:鱼类养殖
报道   近年来,为调整渔业产品结构,促进名优渔业的发展,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我们在山东省临沂市盛能集团养殖场进行了史氏鲟工厂化养殖试验,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
    一、场地条件
    试验用池为养殖罗非鱼用的10个鱼池,池塘规格为长20m、宽5m、高1m,东西走向。鱼池配有上水量为80m3/小时的轴流泵2台。
    试验用水为地下水和电厂热水,水质符合养殖要求,透明度为30cm以上,溶解氧量为4mg/L,pH值为7~8左右,水温控制在23℃左右,水深1.5m左右,池水流速保持0.1m/s。
    二、苗种放养
    2001年7月10日,从江苏引进史氏鲟苗种7万尾,苗种规格整齐,摄食旺盛,活动力强,无伤无病。放养前3天~5天,先用刷子将鱼池内壁泥苔冲洗掉,然后用浓度为10ppm的高锰酸钾全池消毒。放养前2天~3天,先注半池水,并配备好功率为135kW增氧机2台。
    鱼苗放养前要先放入暂养池中暂养,水温要求23℃左右,温差不超过1℃,适应4小时后方可将鱼苗移到养殖池中。苗种放养时,平均体长10cm、平均体重5g的苗种放养密度为50尾/m2。刚放养的鱼苗先用活水蚯蚓引诱,然后撒少许人工配合饲料喂养,持续一周,根据鱼苗吃食、活动情况,将未转口或转口不彻底的鱼苗进行专池护理。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35%~50%,碳水化合物30%~40%,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为5%~10%。
    三、投喂史氏鲟性情温顺,喜在水底活动,摄食力差。投饵采用“四定”及“量少次多”的原则,并依据天气、水温、鱼的摄食、活动情况具体掌握,一般以鱼吃到七、八分饱为宜,投饵量为鱼体体重的3%~5%。由于鲟鱼惧怕强光的刺激,所以,投饵高峰为每天的晚上或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少投,具体的投喂时间为:晚上7—8点、凌晨4—6点、上午9点、中午13点、下午16点。
    四、日常管理
    每日巡塘,写好管理日志。观察鱼的摄食情况、活动情况和鱼池水质变化,检查有无病鱼,发现病鱼、伤鱼应及时捞出,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正常情况下,鲟鱼贴池底游泳,当水体缺氧或鱼体生病时,鲟鱼就会游到水体中上层,且表现出不安定症状,这时应及时检测透明度、水温和溶解氧量,检查鱼是否生病。同时,为避免夏天阳光直射,需在鱼池上方设置遮阳网;根据鱼体生长测定情况,及时分池养殖。
    五、排污
    在养殖过程中,鲟鱼的残饵和粪便较多,为保持水质清新,使鲟鱼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应加强鱼池的清洁和排污。具体的操作是:在每个鱼池的下游口,利用纤维网隔成一个小沉淀池,将鲟鱼与小沉淀池分开,保持沉淀池内水体的相对稳定。每天早晨将沉淀池中的排水口打开,用清扫杆将沉淀池中的污物搅起与水一起流出,并用小抄网将水面漂浮物捞出。
    六、讨论与小结
    1.工厂化养殖鲟鱼,养殖周期短,效益高,养鱼排出的水还可以养殖其它鱼类,提高了综合养殖效益,但养殖风险大,与养殖其它品种相比技术含量高,因而要加强对技术工人的培训。
    2.鲟鱼性格温顺,活动力弱,不争食,必须注意:投喂饲料时采用“量少次多”的原则,并根据鱼吃食情况,随时调整投饵量的大小。
    3.苗种质量、驯化程度的好坏是养殖鲟鱼成功的关键。


                                           采集:邓洁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养殖鱼池放养沉淀情况
湖北丹江口翘嘴鲌原种保护面临窘境 养户忧心繁育量 黄鳝 痉挛病和萎缩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