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鱼类养殖大口鲶常见病害与防治

大口鲶常见病害与防治

发布时间:2016-04-04 08:43:41编辑:水产百科归类:鱼类养殖
报道 
    大口鲶又名南方大口鲶、河鲶、鲶巴郎,自八十年代中期人工驯养成功以来,由于其生物学优势明显,加之养殖效益可观,现已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人工养殖,主要是池塘及网箱集约化养殖模式。与其它水产动物类似,尽管自然条件下其自身抗病力强,但高度集约化及品种退化和水质恶化等原因造成大口鲶养殖病害也日渐增多,特别是苗种阶段尤其明显,另外农业部去年已经出台禁用一些水产药物的政策。鉴于此,笔者结合多年大口鲶的养殖实践及有关资料对目前大口鲶养殖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作一总结,供参考。

一、 传染性疾病
    究竟是细菌还是病毒引起,目前尚无定论。与在常规品种中流行的暴发性出血病相似,鱼体内外不同部位出现不同程度充血,特别是头部、眼眶、鳍条基部、肌肉、肠道充血明显,肛门红肿,鳃丝颜色变淡,甚至腐烂,有的病鱼肝、肾、脾等脏器也呈点状充血。水温25℃以上,水质恶化,规格在3~10cm的苗种易患此病。

    防治方法:①加注新水,有条件者注入地下水,降低水温。②患病鱼按照每公斤体重20~30mg新肥素拌饵投喂。③0.3ppm强氯精全池泼洒,结合拌饵投喂鱼血散或鱼血康,剂量为日投饵量的1.2%左右,连用一周。④用含0.1ppm有效碘的碘伏全池泼洒或适量加大剂量浸泡处理。

    2.烂鳃病
    由柱状嗜纤维菌感染所致。早期病鱼少量鳃丝颜色变淡,附着污泥,身体后端颜色加深,后期症状加重,甚至鳃丝腐烂成缺刻,鳃盖内表面腐烂形成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整个鱼体颜色变黑,最终呼吸困难而死,此病主要见于成鱼,流行时间在4~8月。

   防治方法:平时加强预防,泼洒PSB、EM等益生菌制剂,每半月一次,每次每亩3kg左右,或者在入池入箱前进行免疫浸泡预防。一旦感染,采取20ppm生石灰池泼洒,另外按照每公斤鱼每天30mg新肥素拌饵投喂,5~7天一个疗程。

   3.肠炎病
   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引起。患病初期臀鳍基部或鳍条充血,解剖可见肠内粘液增多,肠壁局部充血,患病后期,体色变黑离群独游,全部肠管发炎变红,肠内无食,出现大量黄色粘液,肛门发炎红肿,此病主要危害大鱼种和成鱼,一般在水温18℃以上开始出现,4~6月常见。

    防治方法:①不喂霉烂变质饵料,坚持在饵料中添加0.1%的鲜大蒜汁或适量大蒜素预防,平时注意定期泼洒生石灰预防消毒。②治疗可采取水体0.3ppm强氯精消毒的同时,按照每100kg饲料拌入土霉素50~100g,连续投喂一周。

   4.赤皮病
   病原是荧光假单胞菌。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充血发炎呈红色,严重时鱼的上下颌及鳃盖也充血发炎,各种规格鱼种均易患此病,特别是6、7月份受机械操作损伤或寄生虫侵袭后,病菌易侵入鱼体,若不及时治愈易继发水霉病致死。
防治方法:①1ppm漂白粉全池泼洒。②口服新肥素,按照100kg鱼用药20mg左右,以后减半,连用一周,或者用呋喃西林40g制成药饵,投喂一周。

   5.白皮病
   由柱状嗜纤维菌感染。集约化培育的鱼种极易感染此病,患病鱼从背鳍后端至尾柄末端皮肤发白,呈白雾状,严重时尾鳍腐烂,在水面挣扎不久死亡,若不及时治愈,此病迅速发展,引起暴发死亡。

    防治方法:①分级过筛动作要轻,喂饵料要充足,防止咬伤残杀。②1ppm漂白粉或0.1ppmClO2全池泼洒。③用5%的食盐水与几滴醋酸浸洗病鱼。④2ppm强氯精浸浴鱼种15分钟左右。

   6.白头白嘴病
]  由细菌感染,病鱼吻端及四周皮肤变白腐烂,有絮状物粘附其上,游动迟缓,体色加深,此病常见于2寸以下鱼种。
防治方法:①捣碎大黄用20倍0.3%有氨水浸泡增效后连同汁液全池泼洒,浓度为3~4ppm。②0.3ppm强氯精或2~3ppm高锰酸钾连续泼洒2天。

   7.水霉病
   主要危害鱼卵和鱼苗,特别是水温低于19℃时,未受精卵首先长出水霉菌丝,随后蔓延到正常卵,菌丝夺取胚胎发育营养,导致发育受阻死亡,此病传播速度快,要特别小心。
防治方法:①大口鲶孵化期间尽量控制水温在20℃以上,最好采取地下水塑料薄膜保温孵化,减少气温波动的影响。②孵化期间用1ppm高锰酸钾浸洗鱼卵。③苗种患病时用2~3ppm亚甲基蓝全池泼洒或10ppm制霉素药浴。

    8.鳃霉病
    由鳃霉引起,病鱼鳃部苍白色,伴有充血或出血,鱼种容易感染,流行于5~8月,鳃霉在环境适宜时,1~2天内即可大量繁殖,因此大口鲶一旦感染易呈暴发性死亡。此病一般与水质密切相关,水质恶化,特别是有机质含量很高时易发生。
防治方法:①用生石灰代替茶粕清塘有一定预防作用。②一旦发生此病,加注新水,降低有机质含量,同时全池泼洒15~30ppm生石灰或1~2ppm漂白粉。③用10ppm制霉素药浴。

   二、 侵袭性疾病

   1.小瓜虫病
   由多子小瓜虫寄生引起。病鱼体表或鳍条上肉眼可见许多小白点状囊泡,故又称“白点病”,鱼体发黑消瘦,若大量寄生鳃部,可见鳃丝颜色变淡,黏液增多,镜检发现大量虫体,可见大核运动。此病危害很大,常见于鱼苗、鱼种,水温20~25℃流行,来势凶猛呈暴发性。

    防治方法:①有条件时提升水温到25℃以上可自然防治此病。②全池泼洒10~20ppm福尔马林。③0.01ppm硝酸亚汞遍洒或0.5~0.7ppm硝酸亚汞浸泡鱼体15分钟左右,间天一次。④1.0~1.5ppm杀虫灵乳剂全池遍洒。⑤按每立方米用生姜2g、辣椒1g煎汁后均匀泼洒,有一定疗效。⑥0.5~1.0ppm螯合铜全池泼洒,效果较好。

    2.车轮虫
    寄生体表及鳃丝上,严重时吻端、鳍条上有一层白翳,鳃丝色淡,粘液增多,镜检可见大量虫体,注意与细菌性白头白嘴病区分,此病主要危害2寸以下鱼种,4~6月流行。
防治方法:①生石灰或福尔马林彻底清塘,鱼苗下塘前可用3ppm硫酸铜或2%食盐浸洗,时间视鱼种反应而定,一般15分钟左右。②0.7ppm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或10ppm福尔马林或2ppm高锰酸钾全池泼洒。③将苦楝子煮沸1~2小时,连渣带汁遍洒,浓度为5~10ppm。

    3.斜管虫病
    常见寄生虫在大口鲶鳃丝上。刺激鳃丝分泌大量粘液,影响呼吸功能,病鱼食欲减退,身体消瘦发黑,严重者呼吸困难而死,主要危害大口鲶鱼种。
防治方法:参照车轮虫病。

    4.粘孢子虫病
    多寄生鱼种。病鱼体表分布一些白点状孢囊,与小瓜虫“白点”不同,镜检可见粘孢子虫的孢子,由于粘孢子虫的成熟孢子有坚韧的壳片,药物较难透过,治疗难度大,此病重在预防。

    防治方法:加大生石灰用量彻度清塘,可杀死孢子,感染后用0.3~0.4ppm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有一定疗效。

    5.锥体虫病
    见于大规格鱼种,早期外观无明显病症,只是体色变淡,解剖内脏颜色普遍变淡,新鲜血涂片显微镜观察可见活的虫体,后期患病鱼食欲减退,红细胞溶解,数量减少,引起败血症。

    防治方法:①由于锥体虫的中间寄主是水蛭,可在苗种下池前对池塘采用鱼藤精消毒杀灭水蛭,切断传播媒介。②杀锥体虫药对氨基苯胂酸钠拌饵投喂虽有疗效,但此药有巨毒,必须控制使用。
 
    6.指环虫病
    主要寄生大口鲶鳃部,除产生机械损伤外,还产生溶血毒素,大量感染引起粘液增多鳃部浮肿,鳃盖张开难以闭合,呼吸受阻,镜检鳃丝每个视野有5个以上虫体。
防治方法:①20ppm高锰酸钾浸泡,时间视水温、鱼体反应而定,一般15~20分钟。②全池泼洒0.5ppm晶体敌百虫。③苦楝树皮煎汁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ppm左右。
   
    7.鲶盘虫病
    是一种蠕虫病,常寄生于鱼种鳃部,若寄生虫种群数量较大,可造成鳃丝肿胀色淡,粘液增多,最终呼吸困难而死。
防治方法:①用0.3~0.5ppm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②用1~2ppm2.5%敌百虫粉剂全池泼洒。

    8.绦虫病
    病原是鲶华丽绦虫。病鱼外观体色变深,游动迟缓,身体消瘦,解剖肠内肉眼可见绦虫,且存在大量黄色粘液,绦虫主要寄生苗种,成鱼也有虫体寄生于中肠,严重者肠道堵塞,影响生长,此病流行于4~6月。

    防治方法:①鱼苗期用0.5ppm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②成鱼期每天按照每100kg鱼用90%晶体敌百虫3~5g拌饵投喂,连用5~7天,或者每天按照每100kg鱼用丙硫苯咪唑2~3g拌饵投喂,连喂3天。③1%葫芦茶煮沸全池泼洒。

    9.桡足类疾病
    主要是中华蚤和锚头蚤寄生引起,池塘套养大口鲶成鱼及亲鱼时较易发生,大口鲶与同池混养的鲢鳙鱼同时寄生中华蚤、锚头蚤,只是鲢鳙寄生后反应更明显,表现游动不安,经常竖起尾鳍,若大量寄生鳃部,由于虫体较大,引起鳃盖难以合扰,长时间浮于水面,身体发黑,离群而死,若寄生体表会夺取鱼体营养,使寄生部位红肿发炎,影响正常摄食生长。
防治方法:①0.5ppm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②1.4ppm2.5%敌百虫粉剂与硫酸亚铁合剂(6:1)全池泼洒。③辣蓼素(从水辣蓼中提取)0.3ppm全池泼洒。

    10.鲺病
    常由日本鲺寄生引起,对苗种、成鱼均有危害,有机质含量高的水体经常出现,6~9月流行,病鱼体表、鳍条和鳃上肉眼可见虫体,虫体利用口器刺伤寄生部位,引起大口鲶不安,浮于水面,严重者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加速死亡。
防治方法:0.3~0.5ppm晶体敌百虫浸泡10~15分钟或泼洒,同时拌饵内服抗菌药物。

    三、 其它疾病

    1.气泡病
    此病主要危害鱼苗水花,大口鲶误食附着在池底池壁的过饱和气体(包括N2、CO2、O2等)所致,病鱼腹腔甚至周身有游离气泡,身体失衡,无法正常游动觅食导致死亡,常流行于4~6月。

     防治方法:立即排掉池水同时加注新水,或者按照池水0.3%~0.5%比例泼洒食盐水,一般2~3小时后气泡消失,恢复正常。

    2.营养性疾病
    此病与传统病原生物性疾病不同,若不能正确诊治,仍按照生物性病因诊疗,很可能造成盲目滥用药物,产生药残、药害,此病发病范围广,投喂同种饲料的多数鱼均不同程度存在以下病症;外观病变不明显,解剖可见肝脏肿大,颜色变白或黄,胆囊肿大,胆汁变黑,胰脏颜色变浅,病鱼零星死亡,主要危害成鱼,整个养殖期均可发生。

    防治方法:更正饲料配方,严把饵料质量关,饲料中适当增加Vc及其它微量元素含量,另外也可添加一些新型中草药制剂或微生态制剂改善大口鲶的营养,提高免疫力。

    大口鲶相地其它名特水产品种而言,其养殖比较效益可观,加之它是一种无鳞鱼,对药物较敏感,同时在实际生产中,多数大口鲶病害常以并发症出现,治疗难度加大,因此在防治大口鲶病害时,应该切实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尽可能使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药物,生产出真正优质高效的大口鲶水产品。

 
                              南方渔网编辑:庞琪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防治方法大口此病寄生
江西九江湖口渔政快速出击 查获四艘电捕渔船 2015年8月中旬福州地区水产养殖生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