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鱼类养殖长吻鮠的介绍

长吻鮠的介绍

发布时间:2016-04-05 08:33:01编辑:水产百科归类:鱼类养殖
报道长吻鮠,俗名鱼鮠、江团、肥沱等,属鲶形目,鲿科,鮠属,是我国长江流域大型名贵经济鱼类。长吻鮠因其肉质细嫩肥美,含脂量高,又无细  刺和体鳞,所以被视为淡水鱼中珍品。它的肌肉中富含各种人体必须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天门冬氨酸、丝氨酸等含量高,脂肪和含肉量占体重的87%左右。尤其是那肥厚硕大的鳔,约占体重的5%左右,新鲜时为银白色,可干制成名贵的鱼肚。湖北省石首出产的鱼肚,俗称“笔架鱼肚”,是享誉中外的名菜,常作为高级宴席上的佳看。
    由于长吻鮠天然资源日趋下降,广大消费者只闻其名不见其物,更未尝其味。四川省水产研究所等单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积极开展训化养殖试验,长吻鮠苗种人工繁育获得成功,利用配合词料饲养成鱼也取得了较好效果,为发展人工养殖奠定了技术基础。因此,近几年人工繁殖和养殖长吻鮠得到较快的发展,既供应了国内市场,又出口创汇,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特征特性
    长吻鮠体粗且长、呈纺锤形,腹部圆。吻呈长锥形,向前方显著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如鼠,须4对,较短,上下颌均具有锋利的齿。肩胛骨显著突出。全身无鳞,皮肤具有发达的粘液细胞,能分泌酸性粘液,在体表形成极多的具有光泽的粘液层,以保护鱼体。背鳍、胸鳍均具有发达的锯齿状的棘刺。背鳍后方有一特别肥厚的脂鳍。体背部青灰色,个别个体呈淡红略带古铜色,腹部白色。背侧间有不规则灰色斑块。    
    长吻鮠广泛分布于长江干、支流水域,通常栖息于缓流深水的乱石中,不打洞,但有钻缝的习性。终生喜阴蔽,畏光。白天不到水面活动,夜晚则散开到水面觅食。长吻鮠属典型的刺毒鱼类,出膜10天以后,胸鳍锯齿状硬棘刺就已非常发达,刺人人体后有剧烈的疼痛和酸麻感觉,在遇到凶猛鱼类攻击或受到其他惊扰时,背鳍、胸鳍张开相对,但通常不作主动攻击,是自我防卫的有效武器。3厘米以上的幼鱼,一般已具有较强的自卫能力。养殖上即使混养较小规格的苗种,也不会被其他的鱼类所伤害。在受到惊扰时,体表粘液细胞迅速大量分泌粘液。—条250克的成鱼在短短数十秒钟之内分泌的粘液可使1000毫升的清水变成胶状的液体。
    长吻鮠在淡水和咸淡水中都能适应。喜偏碱性的水体,pH值在7.5—8.5时生长良好。对水中溶氧要求高,溶氧高于5毫克/升时生长好;2.5毫克/升时,出现浮头;1.2毫克/升时,导致死亡。水浑浊度对幼苗的影响大,容易出现窒息死亡;最适生长温度为24—28℃。水温在20℃以下,生长减慢。它对水温骤变比家鱼敏感,苗种一般不能超过±2℃,成鱼也不超过±3℃。个体在1—4龄阶段生长较快,性成熟以后,生长减慢。在长江中最大个体可达13千克。雄鱼比雌鱼个体大。
    生活在江河水域中的长吻鮠,体长在20厘米以下时,其食性为杂食性,食物主要有虾、水生昆虫,周丛生物,高等植物的碎片及藻类。体长20厘米以上的个体,为肉食性,主要摄食小型鱼类和虾类,水生昆虫以及底栖无脊椎动物。在人工喂养条件下,也摄食配合饲料。性成熟较晚,第一次达到性成熟的最小年龄为3龄,5—6月份产卵,分批产出。受精卵粘性,无色透明。亲鱼有护卵的习性。在繁殖季节,长吻鮠基本上实行“一夫一妻制”,而且雌雄个体在外形上区别明显。



采集:庞迪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个体生长具有鱼类人工
开尔文波再度推高秘鲁沿海水温 宁夏中宁开建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 百亩湖面“摇身”变成发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