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鱼类养殖病害研究专家潘良坤教你鲫鱼病害防治方法

病害研究专家潘良坤教你鲫鱼病害防治方法

发布时间:2016-07-07 07:46:48编辑:水产百科归类:鱼类养殖

今年鲫鱼价格高涨,这对于鲫鱼养殖户来说,应该会是丰收的一年,养殖户目前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怕在养殖过程中发生病害,导致养殖功亏一篑。为此,我们邀请了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饲料营养与病害研究室潘良坤老师为我们讲述鲫鱼病害防治措施。潘老师长期服务于苏北鲫鱼养殖比较集中的泰州、盐城一带,病害防治经验十分丰富。前几天刚从生产一线回来,带来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过几天又要前往生产一线服务,趁着他相对空闲的时间,笔者采访了潘老师,希望对鲫鱼养殖户接下来的病害防治工作能有借鉴、指导作用。

笔者:苏北鲫鱼养殖中主要会发生哪些病害?危害情况如何?

潘良坤:近几年苏北地区鲫鱼养殖主要暴发以下几类病害:一是细菌病:包括暴发性出血病、肠炎、烂鳃等,这些病害发病率不是很高。二是寄生虫病,包括孢子虫、绦虫、指环虫、三代虫、锚头蚤等。其中孢子虫根据寄生的部位不同,又分为喉孢子、脑孢子、肤孢子、腹孢子等。三是其他病害,包括肝胆综合征、鳃出血和大红鳃等。大红鳃发病时间在春夏交替季节,尤其是梅雨季节,也就是近阶段发病率较高;高温季节一般发生暴发性出血病、鳃出血以及孢子虫病等,绦虫一般发生在鱼种阶段。引起死亡率比较高的病害主要有鳃出血、大红鳃和孢子虫病。

笔者:近年来苏北鲫鱼病害呈现哪些新特点?养殖户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预防病害发生?

潘良坤:由于近年来鲫鱼大红鳃和鳃出血病大面积的发生,养殖户不敢按照往年采取定期消毒、杀虫等防控措施,但是今年前期低温时间较长,而在6月15日后气温突然大幅升高,造成了近期很多池塘大红鳃、鳃出血以及寄生虫等病害一下暴发出来,使得养殖户措手不及,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在此,建议养殖户采取以下措施预防病害发生:一是做到投料有规律,适当降低投喂量。因为现在的饲料都做得很精细,营养很充足,投料多容易引起鱼类因营养过剩的肝胆综合征,所以相比以前,不需要投喂这么多量,养殖多年的养殖户尤其要注意这个问题。具体的投料量为:水温20℃以内,鲫鱼投饲率控制在1.2%以内,每天投喂2~3次,早晨第一次投喂量少一些,控制在全天总量的10%~15%,第2、3次,每次投喂量差不多,控制在投喂总量的40%左右;水温22~23℃投饲率控制在1.5%以内,水温23℃以上,投饲率控制在1.7%,不能超过2%,从水温达22℃时,建议每天投喂4次,第一次投喂总量的10%~15%,中间两次每次投喂总量的30%,最后一次投喂总量的20%~25%。二是要注意调节水质。由于温度高、养殖密度大,水体的自净能力达不到,所以要经常使用生物制剂净化水质,对于养殖多年的老塘口,还要注意加强改底。可少量多次使用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在池塘上风的背风处和下风处泼洒;经常底改的地方为池塘下风处,通过分解、沉降池塘底部的有害物质,达到净化池塘水体环境的效果。在料台投喂饲料范围的外围附近,也要经常使用底改物质,因为料台的中间是鱼经常活动的地方,使得中间比较光滑,但残饵、粪便等都分散到饲料台的外围附近,因此在料台外围附近使用底改物质即可。三是适当使用消毒、杀虫剂。因为如果大面积使用消毒、杀菌剂可能会使水质产生突变,对鱼类造成应激,所以应在池塘局部地区小范围使用消毒、杀虫剂。一般在投喂前5~10分钟可在料台附近泼洒消毒、杀虫剂,这样可起到对鱼类药浴的效果,每天使用一次,一般选择在下午2-3时第三次投喂饵料时使用,连用2~3天,也可消毒、杀虫剂间隔使用;对于在池塘下风处有机质较多的地方,也可局部使用消毒、杀菌剂。四是注意改善鱼类肠道环境。可在饲料中拌入免疫增强剂、维生素C、复合多维、乳酸菌、光合细菌及免疫多糖等,使用方法为10天中连续投喂3天,每天一次,在每天的第三次投喂的饲料中加入,每月使用3次,以促进鱼类肠道平衡,增强体质。

笔者:如果养殖户的鱼发生病害了,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治疗呢?

潘良坤:池塘病害发生有一定的特点:高温之前容易发生大红鳃,高温时容易发生暴发性出血病、鳃出血和孢子虫病。其治疗方法为:

(1)大红鳃:此病在梅雨季节之前和梅雨季节中发病较多,但当水温超过26℃后,此病一般很少出现,之前发病的池塘,只要水温超过26℃,即使不采取任何措施,大部分也会自愈。防控措施:一是如果池塘发病不严重(即一个50亩以上的池塘只有20~30尾鱼出现大红鳃),可适当减少投喂量,将投喂率控制在正常量的6~7成,但是每天的投喂餐数不能改变,并在饲料中拌入乳酸菌、免疫多糖进行内服,连用5天,外用增氧型底改物质1~2次;二是如果池塘发病比较严重,即一个池塘出现100多尾病鱼,可先在饲料中添加复方新诺明,同时使用增氧型底改物质,连用5天,然后再采取上述“一”中的治疗措施,也可以在使用复方新诺明后在饲料中加入板蓝根投喂3天左右。三是如果池塘因为大规模使用过杀虫剂或消毒剂后出现大红鳃,可先用硫代硫酸钠对池塘进行解毒,然后根据池塘发病情况采取上述“一”或“二”的治疗措施;如果在使用杀虫剂4~5后出现大红鳃,可先用葡萄糖加维生素C解毒,然后再根据发病情况采取上述“一”或“二”的治疗措施。特别提醒的是:发生大红鳃后,不能用恩诺沙星和聚维酮碘等碘制剂进行治疗,因为我们根据病害调查发现,发生此病后使用过上述两种药物治疗的塘口,死亡量都会不断的上升。

(2)暴发性出血病:可使用恩诺沙星加三黄粉拌饵投喂,连用5天,隔3天后再巩固3天,外用苯扎溴铵、新硫磷等消毒药物消毒水体1~2次,之后使用微生态制剂稳定良好水质。

(3)鳃出血:此病目前尚无很好的防控方法。如果每亩池塘每天死亡达3尾,建议尽快出鱼销售,减少损失;如果每天死亡在2尾以内,可采取调节水质、增强体质措施,减少其死亡量。

(4)孢子虫病:首先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使鱼类能正常进食,然后使用盐酸氯苯胍+左旋咪唑进行内服,如果池塘中有草鱼,则不能用盐酸氯苯胍,可改为地克珠利内服,在内服杀虫药的同时可适当添加抗生素(如氟苯尼考或磺胺类药物等)。水体中可以使用少量杀虫药(如敌百虫等)消除水体中的游离孢子等,但一定不能破坏水质而造成水质恶化。

(5)指环虫、三代虫:可用阿维菌素及甲苯咪唑等治疗。

上述药物使用量按照说明书即可。

笔者:请您预测一下今年鲫鱼病害发生的情况?

潘良坤:今年由于前期水温比较低,病害发生比较晚,如果后期温度能很快上升,只要预防措施得当,应该不会发生大规模病害。但由于今年鲫鱼价格较高,养殖户为了尽快出鱼销售,可能会加大饲料投喂量,这容易造成鳃出血病发生,尤其高温后的秋天更要注意此病发生,所以提醒养殖户切莫为了一时的生长速度而随意加大投喂量,否则发生鳃出血后会得不偿失。

病害最难控制的时期就是目前的梅雨季节,此时水温、气温忽高忽低,并且温差较大,同时经常下暴雨,池塘水质难以控制,鱼类很容易造成应激反应,较易出现几种疾病同时暴发的情况,防控难度较大。





1.来源:《科学养鱼》杂志社
2.作者:赵永锋
3.微信号:kxyyzzs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使用病害池塘发生出血
印度虾捕捞量下降,令渔民失望 福建海洋与渔业部门伏休查获违规船舶78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