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鱼类养殖赣昌鲤鲫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

赣昌鲤鲫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2016-07-14 00:05:34编辑:水产百科归类:鱼类养殖


一、品种概况

(一)培育背景

鲫鱼是深受消费者青睐的传统优质常规养殖鱼类,其适应性强,广温性,广布于各类水环境,天然水域中抗病力强、杂食偏植物性,易垂钓,尤其肉味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食。由于本地鲫鱼生长速度较慢,个体偏小,然而市面上却是500克以上的大鲫鱼深受消费者喜食。为此,创制一个生长快、个体大的鲫鱼成了当时育种的目标。项目组从1989年开始在江西省南昌莲塘水产试验场进行了普通鲫鱼♀×普通鲤鱼♂、普通鲫鱼♀×赣江野鲤♂、普通鲫鱼♀×兴国红鲤♂、日本白鲫♀×兴国红鲤♂等杂交组合试验,根据不同组合的杂交试验结果,发现用日本白鲫♀×兴国红鲤♂进行杂交,能获得鱼苗,且生长快、个体大等优良性状,但杂交后代经养殖个体大小不整齐,性状不稳定。为此,为了获得稳定的杂交后代,培育出新的杂交养殖品种,依据杂交育种理论,母本按照制订的选育技术路线,经5代选育后保种作母本,父本按照制订的选育技术路线,经2代选育后,保种作父本,按照日本白鲫♀×兴国红鲤♂杂交组合育成了杂交品种赣昌鲤鲫。

(二)品种特性

(1)生物学特性:外型似鲫,口下位,具须1-2对,为须突;背鳍、臀鳍第三根分枝鳍条为硬刺,后缘有锯齿;咽齿4/4或1.4/4.1。杂食性。有较强的耐低氧能力,水温28℃时,赣昌鲤鲫的窒息点为0.32毫克/升。染色体数为2n = 100 ,其核型是2n = 24m+ 25sm+ 44st + 7t ,NF= 193 。
(2)生产性能:生长速度快,个体较大,在相同养殖条件下,1龄赣昌鲤鲫生长速度比日本白鲫快45%以上。雌雄个体不育,经研究发现两性败育,不会造成天然水域鱼类品种的混杂。性情温驯,易捕捞。

二、人工繁殖技术

(一)亲本来源与培育

1. 亲本来源  亲本必须来源于育种单位选育保种的基地。要求体色光亮、鳞片完整、无病、无伤、无畸形。母体日本白鲫2冬龄及以上,体重300克以上;父本兴国红鲤2冬龄及以上,体重最好控制在1~1.5千克。
性成熟日本白鲫腹部膨大,卵巢轮廓明显,腹部柔软而富有弹性,提起鱼后卵巢下坠,有移动感,生殖孔松弛且呈红色;性成熟的雄性兴国紅鲤生殖孔膨胀且呈粉红色,体表有珠星,手摸有粗糙感,轻压腹部有精液流出。

2. 亲鱼培育
(1)培育池:池塘面积1~3亩为宜,注排水方便,池底平坦,淤泥厚度10~15厘米,水深1.5~2米,向阳,东西或南北走向。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药物干法或带水清塘,具体用法见表1;其他清塘药物应符合NY5051的规定。药效消失后注入过滤新水,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NY5051的规定。

表1 生石灰和漂白粉清塘方法和用量

(2)放养:雌性日本白鲫与雄性兴国紅鲤分塘培养,春季强化培育期间,放养密度一般不超过200千克/亩,其他季节放养密度为200~300千克/亩,但无 论什么季节亲鱼塘培育中不得与其他鲤、鲫鱼混养。亲鱼尽可能的以主养模式培育,尤其是日本白鲫只能少量混养其他非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以防近似食性鱼与日本白鲫争食。

(3)饲料投喂: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以30%~36%为宜;饲料应新鲜,质量应符合NY5072的规定。春繁季节强化培育,非繁殖季节适当减少日投喂量(日投喂量不宜超过3%),不同水温条件下的日投喂量见表2。

表2 不同水温条件下的日投饵量

(4)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巡池,注意观察水质变化和亲鱼活动情况,做好饲养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口亲鱼培育塘安装1.5千瓦或3千瓦增氧机1台,晴天中午开机2小时;根据天气情况,夜晚适时开机增氧。一般情况下,每隔15天冲水1次;产卵前1个月,每隔5~6天冲水1次,保持水质清新。加强巡池,防逃、防盗、防敌害。
(5)运输:亲鱼应随捕随运,尽量缩短运输前的暂养时间。运输方式可采用帆布桶或运输箱等充氧运输,水中溶解应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运输水符合NY 5051的规定。

(二)人工繁殖

1. 产卵条件 可利用“四大家鱼”人工繁殖设施的产卵池或面积为10~20米2的圆形、椭圆形水泥池(需有微流水的条件)。

2. 催产季节与水温  长江流域人工繁殖季节一般在4月初至5月上旬,水温18℃以上即可催产,最适繁殖水温为20℃~24℃ 。

3. 人工催产
(1)催产药物和剂量:常用的催产药物为鲤脑垂体(PG)、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 G),单独或混合使用。雌性日本白鲫的催产推荐剂量为每千克亲鱼用PG2~3毫克、HCG800- 1200国际单位、LRH-A22~3.5微克或DOM3~4毫克;雄性兴国红鲤的催产剂量减半。可根据性腺发育状况和水温,酌情调整剂量或合理配伍。
(2)注射部位和方式:采用胸鳍基部凹陷无鳞处倾斜45°胸腔注射,1针注射。
(3)雌雄配组:自然产卵时 雌性日本白鲫和雄性兴国红鲤的配组比例一般为1:1.5;人工授精时雌雄比例为1:2或1:3
(4)效应时间:在水温为20℃~24℃时,人工注射催情剂后约6~11小时发情产卵。
4. 人工授精 雌、雄亲鱼发情追逐行为强烈时,立即拉网检查,将轻压腹部能流出卵粒的日本白鲫和轻压腹部能流出精液的选出,采用干法或半干法受精。
(1)干法受精:将雌性日本白鲫卵子挤入擦干的器皿中,同时挤入雄性兴国红鲤的精液,禁止带入水分;用干羽毛均匀搅拌1分钟左右,加入少量0.65%的生理盐水轻轻搅拌均匀,再加入大量清水搅匀并漂洗2~3次。
(2)半干法受精:将日本白鲫雌鱼卵子挤入盛有少量0.65%生理盐水的器皿中,同时挤入兴国红鲤雄鱼精液,并用干羽毛同时均匀搅拌,再加入大量清水搅匀并漂洗2~3次。
5. 孵化 将受精卵置入孵化槽或孵化环道等孵化设施中流水孵化。
(1)孵化密度:每立方米水体放8×105~10×105粒受精卵。
(2)出膜时间:与水温有密切的关系,水温20.5℃~24.5℃时,出膜时间为45小时左右,当水温为17.5℃~21.5℃时,约需73小时。
(3)孵化管理:孵化期间应有专人值班,检查孵化设备的运转情况、水质变化情况和鱼卵的发育状况,注意滤水设备的检查与清洗,保持滤水流畅;适时、适度调节孵化槽或孵化环道内受精卵在破膜前、中、后期的水流速度;做好值班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 鱼苗出孵化器 出膜鱼苗卵黄囊基本消失,鳔充气、开始平游时,应及时出环或出槽;出环或出槽时应缓慢放水,细心操作,避免鱼苗受伤。
(1)鱼苗过数方法:鱼苗在水花网箱内采用分隔法或量鱼杯过数。
(2)鱼苗暂养:鱼苗出环进入水花网箱暂养2小时后,即可用氧气袋充氧运输转入苗种培育池。

(三)苗种培育

1. 鱼苗培育
(1)培育池:面积以1~3亩为宜,要求池底平坦,淤泥适中,注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清新并符合NY5051的规定。放养初期培育池水深控制在0.4~0.6米;随鱼苗逐渐长大,池水深可逐步增加至1.5米为宜。
(2)放养前准备:鱼苗下塘前7~10天,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或按SC/T1008规定进行清池、消毒。鱼苗下塘前1~2天,在塘内放置一小网箱,箱内投放适量的水花鱼苗,观察24小时,若鱼苗活动正常,无死亡现象,方可正式放养。鱼苗放养前,用鱼苗网拉网检查或用敌百虫彻底清除池中水生昆虫、杂鱼等有害生物。
(3)放养:出膜平游后的鱼苗,每10万尾鱼投喂1~2个碾碎的熟鸡蛋黄化成蛋浆泼入水花网箱中供鱼苗食用,做到鱼苗饱食下塘,最好选择晴好天气放养;每亩放养同批繁殖的鱼苗15万~20万尾为宜。
(4)饲养管理:鱼苗下塘时,池塘内应具备适口、适量的天然饲料。下塘后,每天投喂豆浆2~3次,日投喂黄豆量每10万尾为1.0~1.5千克。随着鱼苗的生长,池塘天然饲料生物逐渐减少。每亩适时施追肥50~60千克经发酵的畜禽肥料或适量生物肥。在鱼苗培育过程中,定期加注新水,增加水体溶氧和鱼苗活动空间,促进鱼苗生长和提高成活率。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观察水色变化和鱼苗活动情况,以决定施肥和投喂量,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5)分塘和出售:鱼苗经15~20天培育,全长达3厘米左右。此时应及时进行稀疏、分池。分养前2~3天经拉网锻炼1~2次方可分养或出售。
2. 鱼种培育
(1)培育池:面积以2~5亩为宜,水深1.5~2米,进排水方便,保水性能好,无污染,水质清新并符合NY5051的规定。
(2)放养前准备:夏花入池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常规方法彻底清塘消毒,每亩施用100-150千克经发酵的畜禽肥料作基肥,分散在池塘四周水面下,培育浮游动物,为夏花入池后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施基肥后注入过滤新水,使水深达到1.2米左右。
(3)放养:要求鱼种健壮,规格整齐、游动活泼,无畸形、伤残等,每亩放养3厘米夏花鱼种1万~1.5万尾左右。夏花鱼种放养前用高锰酸钾按常用浓度浸洗,以预防因机械受伤而感染疾病。
(4)日常管理:夏花鱼种下塘后3~5天,每天投喂豆浆2次,日投喂黄豆量为1.5~2千克/万尾。鱼种达到4厘米以上时,人工定点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6%适宜口径的配合饲料,日投喂2-3次,日投喂量为体重的1%~1.5%。鱼种达到5厘米以上时,定点投喂粗蛋白含量为35%~36%适宜口径的配合饲料,日投喂3~4次,日投喂量为体重3%~5%;根据水温和摄食情况确定投喂量。
投饲应坚持执行“四定”原则:①定质,所投饲料必须新鲜,不投喂腐败的饲料(投喂的人工饲料质量应符合NY5072的规定),以免发生鱼病。②定量,投喂饲料应做到适量、均匀,防止过多或过少,投喂量以鱼摄食行为不明显为度;③定时,天气正常时,每天投饲时间应固定;④定位,投喂饲料应有固定的位置(投料点)。
在鱼种养殖过程中,定期加注新水,保持良好水质(水质肥、活、嫩、爽),透明度以25厘米为宜,有利于鱼种生长;注水时要在注水口用密网过滤,以防野杂鱼、鱼卵和其他敌害随水混入。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观察水色变化和鱼种活动情况,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赣昌鲤鲫鱼种全长达15厘米左右时,应及时进行稀疏、分池。分养前,经拉网锻炼1~2次方可分养或出售。
(5)鱼种运输:鱼种采用活鱼车、活水船运输或帆布桶、聚乙烯塑料袋等充氧运输,运输前停食1天以上。放养温差不宜超过2℃;运输密度应根据鱼种规格、运输时间和温度等因素灵活把握,确保运输安全。

三、健康养殖技术

(一)主要养殖模式和配套技术

1. 池塘养殖  一般池塘面积5~20亩为宜,以便于操作管理,水深2.0~2.5米,池底淤泥厚度15厘米左右。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并符合NY5051的规定,池埂要求牢固、不漏水、不倒坝。
(1)放养前准备:鱼种入池前,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曝晒池底,杀死病原菌;其他清塘药物应符合NY5071的规定。
(2)鱼种放养:鱼种放养规格和数量,应根据预期达到的成鱼产量、商品鱼规格以及池塘和生产的实际条件而定。提早放养鱼种是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放养的鱼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一次性放足。
(3)放养模式
①一年式成鱼养殖——鱼种池或成鱼池套养模式
凡水质肥沃、饲料供应充足的池塘,可将快速育成的大规格夏花鱼种按每亩300~600尾或100~120尾放养比例投放到冬片鱼种培育池或成鱼池与其他家鱼池进行混养(最好不要混养其他鲤、鲫鱼),经过4~6个月养殖,鱼种池赣昌鲤鲫个体可达到280~500克,每亩可达110~150千克;成鱼池赣昌鲤鲫个体可达到350~480克,每亩可达50~60千克(表3)。

表3 放养模式

②两年式成鱼养殖——主养、混养赣昌鲤鲫模式
先将上一年孵化的鱼苗育成尾重50~100克的冬片鱼种,再投放到成鱼培育池中进行主养或混养。主养每亩投放800~1000尾冬片鱼种,另搭配20%的鲢鳙鱼种和5%的草、鳊鱼种。混养除四大家鱼按常规比例投放外,另投放赣昌鲤鲫冬片100~200尾。凡放养赣昌鲤鲫的池塘除按常规方法饲养管理外,应根据赣昌鲤鲫耐低氧的特点,在早春和晚秋季节强化饲料投喂,以提高赣昌鲤鲫的产量。在养殖高温季节,应注意增氧或加注新水,以利于养殖水域环境条件的改善,促进池鱼的代谢,加快池鱼的生长速度。通过在南昌等地连续多年规模化养殖赣昌鲤鲫的试验表明,在不影响其它池鱼产量的前提下,主养池塘亩产赣昌鲤鲫达600千克以上;混养条件下每亩可增产赣昌鲤鲫80~100千克(表4、表5)。

A第一年,冬片鱼种培育

表4 鱼种培养放养模式
  
B第二年,池塘养殖

表5 成鱼养殖放养模式

2. 网箱养殖
赣昌鲤鲫性情温和,耐密养,饲料系数低且来源广,所以,比草鱼更适应网箱养殖。建议把握好如下几项技术要点:
(1)选择放养鱼种规格整齐,鱼种规格50克/尾左右,可放养150~200尾/米2(见表6)。
(2)早放养,勤投饲。在2月底前要将鱼种放足,当水温上升到10℃左右即可投喂颗粒料,鱼种入箱后要及时对其进行“驯食”,养成其对投喂摄食的条件反射,尽量做到少投勤投,以减少饲料浪费,每天投喂3~4次为宜。
(3)网箱净产成鱼可达60~80千克/米2,投喂30﹪粗蛋白以上的普通颗粒饲料的饲料系数一般为1.8~2.0之间(见表6)。

表6 网箱放养模式
  
(二)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赣昌鲤鲫在养殖过程中,时有锚头鳋、车轮虫等寄生虫病发生;时因机械损伤、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偶有水霉病出现。需针对具体情况防治,但用药应符合 NY 5071 的规定。
1. 锚头鳋病  由锚头鳋寄生所致。成鱼养殖阶段时有发生,流行水温12℃~33℃。肉眼可见针状虫体寄生于体表、鳍及眼上,寄生部位有充血红斑,病灶鳞片松动或脱落,黏液增多,有的形成明显溃疡。
防治方法:全池泼洒敌百虫0.3~0.5毫克/升,隔周一次,连用2次;高锰酸钾20毫克/升浸浴15~30分钟。
2. 指环虫病  由指环虫引起。成鱼养殖阶段较为常见,江西易流行于5~10月。重度感染时,病鱼鳃丝黏液增多,妨碍鱼的呼吸,同时并发烂鳃。
防治方法:采用甲苯咪唑或敌白虫按常规用量全池泼洒。
3. 车轮虫病  由车轮虫寄生所致。主要流行于鱼苗及夏花鱼种阶段,4~7月易于发生。鱼体发黑,体表或鳃黏液增多,严重时鳍、头部和体表出现一层白翳,病鱼成群沿池边狂游,鱼体消瘦。
防治方法:全池泼洒常规剂量的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
4. 水霉病  由真菌(水霉、绵霉、细囊霉等)寄生鱼体表引起。此类菌对温度适应范围广,5℃~26℃均可生长繁殖,最适温度13℃~18℃,易流行于冬季和春季。常感染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常生于体表、鳃丝和口腔等部位,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
防治方法:仔细操作,避免鱼体受伤,魚种下塘前采用高锰酸钾按常用剂量浸洗,下塘后采用硫醚沙星、二氧化氯按常用剂量全池泼洒1~2次。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苗种处供稿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放养培育饲料养殖水温
美国褐虾预估产量仅为3920万磅,远低于历史平均值 下半年虾价难降,冬棚养殖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