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鱼类养殖“鲫鱼鳃出血”防控技术 海大又有新发现

“鲫鱼鳃出血”防控技术 海大又有新发现

发布时间:2016-08-07 00:19:29编辑:水产百科归类:鱼类养殖

江苏省是我国鲫鱼养殖的重要省份,有着多年的鲫鱼养殖历史。但伴随着鲫鱼产业的发展,近几年却出现了病害频发的制约。鲫鱼“鳃出血病”已成为当今养殖户们避之不及的病害,2015年江苏主养区约90%的塘口暴发了鲫鱼鳃出血病,导致鲫鱼产量锐减。2016年进入6月份以来,江苏地区的鲫鱼“鳃出血”疾病开始暴发,逐步迈入病原高发期。

2015年8月22日,在第一届《鲫鱼养殖暨“鳃出血”防治论坛》上,海大提出“稳环境”和“强体质”的综合防控措施,被越来越多的客户采纳并运用,2016年市场整体的发病率开始呈现下降的趋势,海大鲫鱼病害防控方案初现成效。

面对“鳃出血病”这一疯狂的鲫鱼“杀手”,海大人一直持续关注, 并不断总结优化防控方案,2015年,南通海大推行的防控方案得到了众多鲫鱼养殖户的认可,2016年,我们又在此基础上经过大量市场调研,有了新的发现——肝肠健康对于鲫鱼病害防控意义重大,因此,提出鲫鱼养殖进入“保肝时代”。并开发鲫鱼功能料新产品“鲫健康”,保肝护肠,能有效提高鲫鱼抗病力。

一、2015年海大“鳃出血”防控技术回顾总结

2015年,我们依据三环理论,探讨了以下可以改善的着力点:

1、病源:当前条件下,切断病源几乎不可能。因为无法避免鱼种携带病毒,也无法规避水体、土壤中的病毒携带源;

2、鱼体:通过内服、食场预防等方式,我们可以实现提高鱼体抵抗力的目标;鱼体质健康,对病毒性疾病有强大的抑制能力;因此,提高鱼体质是预防管理的核心措施。

3、环境:鲫鱼养殖老塘居多,底质酸化严重,外源水环境较差,杀虫、消毒操作多,造成的应激现象较多;这是发病率高的重要诱因;因此,保证水环境相对稳定,是降低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在此基础上,海大人提出了预防式管理的核心措施:

1、提高鱼体质:

(1)改善肠道,提高鱼对各种营养物质、药物的吸收能力,增加肠壁厚度增加对病源抵抗力;

(2)改善肝胆,提高鱼造血、解毒、消化能力;

(3)增强免疫,提高鱼免疫抗病和抗应激能力;

2、稳定外部环境:

(1)稳定水环境:稳水、调水,保持水质理化指标合理,菌藻平衡,减少氧差;
(2)稳定底环境:定期改底,预防酸化,改变寄生虫的生存环境,减少传染源;
(3)稳定外部环境:通过料台定期预防,减少全塘用消毒、杀虫;从而减少消毒、杀虫对水质和鱼体的刺激;

2015年鳃出血防控效果总结:

2015年海大服务方案广泛落地之后,在发病控制上取得了优于市场的成绩,海大服务员通过综合调查市场上307个客户的方案执行和发病情况,得出海大“鲫出血”防控方案效果如下:

1、执行海大方案后,海大不发病死鱼的塘口占比18%,整体的发病率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2、市场上整体日均损鱼低于200条的客户占比24%,而海大占比68%,这和海大客户坚持行海大方案息息相关;

3、日均损鱼超过500条市场平均占比43%,而海大客户日均损鱼超过500条的仅仅占比19%;

综上,客户认为海大方案在防控“鲫鱼鳃出血”效果显著。

2016年,海大服务工程师在防控方案优化跟踪上,调查了大量塘口,发现很多塘口,特别是在环境应激下,投低档料的塘口鲫鱼肝脏不健康,肠道壁薄,发病率高,在“鳃出血”的防控上又有了些新的发现。


二、2016年“鳃出血”防控新发现

发现一、投低挡料且投饵率低的塘口发病高,可能与少内服有关:

6月份,通过调查128位客户的投喂和发病情况,从饲料档次和投喂率来分析发现:

(1)发病与投喂饲料档次过高和投喂率过高没有必然联系 ;
(2)发病与投喂呈现两极分化,高档高投并未发现高发病率(共性是达有效投饵率,内服多),低档低投发病最多(未达到有效投饵率和有效内服);

因此,“鳃出血”病防治关键之一是如何通过有效投饵率和有效内服,提升肝肠功能,从而提升免疫力。

发现二、水温在24.5-27.5℃时发病高,可能与病毒活力强有关:

以上折线图可以看出:水温在24.5-27.5℃时,孢疹病毒活力最强,对鱼的肝肾损伤最强;

因此,“鳃出血”病防治关键之二这就需要在病毒攻击活跃期之前调理好鱼的肝肠健康;保障体质好,提升免疫力。

发现三:水温高于22℃,日温差高于4.5℃为发病高峰期。

外源环境包括台风、暴雨、温差等;我们发现当天气变化大,日温差大,鲫鱼发病率更高,具体如下:

1、日温差较大,当日温差在4.5—5.5℃时,鱼体应激加大,对肝脏损伤大,易诱发鲫鱼病害; 

2、水温高于22℃,日温差高于4.5℃为发病高峰期,与病毒活跃期相关。

因此,“鳃出血”病防治关键之三,降低外源性刺激,对鱼体应激造成的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

基于以上发现,海大提出2016年“鳃出血”防控新措施:

1、在外源环境变化大,应激大的情况下,需要稳住环境,提高鲫鱼的抗应激能力。方案推荐使用:海联科“池底安+粒粒氧”,“3201+502(抗应激)” ;

2、在24.5-27.5℃温度到来之前,即病毒活跃期之前,先调理好鲫鱼的肝肠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3、 海大在鲫鱼病害防控长期跟踪的基础上,在健康多投的理念下提出养鱼进入“保肝时代”。

新品“鲫健康”功能料,保肝护肠,提高鲫鱼免疫力,促进投喂

2016年,南通海大开发了新产品“鲫健康”功能料,优化饲料配方和生产工艺,并添加护肝肠中草药、胆汁酸和维生素等,提高鱼体免疫力和抗病力。

(1)“鲫健康”功能料优化蛋白结构:提高优质蛋白比例,减少肝脏和肠道的消化负担;
(2)添加保肝护肠中草药:增强肝脏代谢和自我修复能力,提高解毒和肝功能;促进肠壁韧性增强,提高消化和抗病力;
(3)添加胆汁酸:促进脂肪代谢减轻胆囊负担;
(4)添加高稳维C:耐高温高压,提高抗应激能力;
(5)高温熟化消化好,超微细度吸收好;

2016年海大“鲫健康”功能料效果案例

孙老板,投喂“鲫健康”6天,鲫鱼上台情况明显好转

大丰市三龙镇孙老板,面积100亩,6月18日反映鲫鱼不上食台。经过现场跟踪,我们发现:1、鲫鱼料区摄食情况差,摄食过程活力不强,日投饵率不足1.0; 2、解剖肝脏发白,肠道韧性差,体质弱。

方案和效果:连续投喂“鲫健康”6天,上台情况明显好转,摄食活力增强,日投饵率可以达到1.8以上;解剖肝脏红润,肠道韧性增强,体质好。

孙老板评价:投喂几天之后,情况明显好转摄食,肝脏颜色红润,“鲫健康”效果确实不错!

上图为投喂之前与投喂之后摄食场景对比

大丰吴老板,使用海大方案和“鲫健康”,提前一个月出热水鱼,争到好鱼价,效益明显提升。

吴老板投喂记录:

1、用料情况:“152”6吨;“鲫健康”38吨;“1121”29.52吨;“鲫先丰2号”29.8吨,合计:103.32吨;阶段饵料系数:1.2

2,投饵率:保持有效投饵率,“鲫健康”占比36%,肝脏非常好,肠壁厚韧性强,未发病。

吴老板鲫鱼病害防控方案执行情况: 

(1)使用海联科温和性药物稳定水质,增加池塘的溶氧,改善鱼体的生存环境。
(2)坚持投喂海大“鲫健康”功能饲料,增强肝肠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效果明显。
(3)在外源性应激增加情况下,使用海联科解毒抗应激产品。

执行海大方案后,吴老板的池塘于7月9日出第一网热水鱼,规格达到0.5斤,而市场同期放养0.15斤/尾,规格在0.37斤/尾左右,吴老板坚持海大健康多投理念,使用“鲫健康”功能料提高免疫促投喂,效果好,比其他客户早一个月出热水鱼,并且没有发病。

2016年,采用海大防病方案和“鲫健康”的客户,发病率低

2016年,众多的海大客户在执行海大技术服务方案和选择“鲫健康”功能料之后,在发病控制上取得了优于市场的成绩,海大服务员在大量调查今年市场的发病情况后,输出2016年发病统计表,如下表:

(1)采取降低外部应激措施下,定期投喂“鲫健康”,能有效提高鲫鱼肝肠健康,增强体质和免疫力,促进投喂,保障有效投饵率,有减少和稳定发病的作用,效果明显;

(2)“鲫健康”在保障热水鱼模式上,健康多投作用显著。



作者 ︳南通海大  曹峰/文鸿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农业部公布水产苗种质量抽查结果 浙江舟山重拳整治蟹笼、拖虾、刺网捕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