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技术七种南美白对虾流行病详解

七种南美白对虾流行病详解

发布时间:2016-06-26 01:03:51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技术

我们国家在1992年以前一直是世界第一养虾大国,然而93年到97年的一场大病使得我们国家对虾产量损失三分之二,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这种病叫“白斑病”。直到由国外引进的南美白对虾品种因为对白斑病毒有一定抗性,整个产业也就随之快速发展,而淡水养虾模式也慢慢发展起来。

时至今天,对虾养殖中所出现的疾病越来越多,病症上也越来越复杂,南方的排塘率也高居不下,对虾依旧还是高风险的养殖品种。正如大家所说,对虾虐我千百遍,我待对虾如初恋!困惑大家的对虾流行病究竟有哪几种呢?

1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宿主
感染宿主:各类对虾、野生蟹类
治病宿主:南美白对虾、蓝对虾

症状
蚤状幼体——仔虾期:高死亡率
幼虾:虾体畸形、生长缓慢、虾苗不齐
条件:适温、幼体及幼虾期发病、病毒在24℃比32℃复制更快

传播
垂直传播:亲虾——卵——虾苗
水平传播:水体、残食


2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

病名:病毒性偷死病、偷死病

宿主: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斑节对虾

症状和表现
肝胰腺萎缩、部分病虾肝胰腺切面发红或颜色变浅,甲壳发软,生长缓慢

累积性死亡,死亡率40%——80%;对虾在池底死亡
肝胰腺细胞核肿大,核内包涵体,肌肉坏死

条件:高温导致发病、放苗后30-80天发病、28℃以上发病

传播
垂直传播:亲虾——卵——虾苗
水平传播:残食、粪便

3黄头病毒(YHV,GAV)

宿主: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

症状:头胸部发黄、肝胰腺萎缩、变软、颜色变浅、空肠空胃、全身发白、甲壳变软

沉底死亡,死亡率50%-90%

条件:应激导致发病、放苗后50-70天是发病高峰、pH、溶解氧、温度等环境突变导致发病。

传播
水平传播:残食、水体
垂直传播:亲虾——卵——虾苗

注:此病一度被认为在中国境内是没有的,但是2012年之后被检出。

4桃拉综合病毒(TSV)

病名:桃拉综合症(TS)、桃拉病、红尾病

宿主: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

症状
急性期:尾扇和游泳足发红,边缘缺损坏死;全身淡红色。
过渡期:病虾甲壳处出现不规则黑斑
条件:发病常见于14-40天、发病多见于盐度低于30‰。

传播
水平传播:残食、水体
垂直传播:亲虾——卵——虾苗

注:七大病源中数量和发病率最少的一种,2012年之后被检出。


5传染性肌坏死病毒(IMNV)

病名:传染性肌肉坏死、白尾病

宿主: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蓝对虾

症状及表现

死亡率:40%—70%

症状:腹肌发白,特别是尾节和尾扇,有时发红、坏死,与应激有些类似,不影响摄食。

病理:肌肉凝固坏死,血细胞浸润和纤维化,肌细胞核周围有嗜碱性包涵体。

条件:养成期发病、适宜温度和盐度

传播
水平传播:残食、水体
垂直传播:亲虾——卵——虾苗

注:此病在我国对虾养殖刚开始时并不存在,2014年被检出确认存在。

6致AHPND副溶血弧菌(VP)

病名: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偷死病、早死综合症(EMS)、跳跳死

病源:主要是副溶血弧菌,也有哈维氏弧菌、发光杆菌等,都带有特定致病菌基因Pirvp

宿主: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卤虫。

死亡率:80%-100%,多数沉于池底,也有少数跳出水面后沉底死亡。症状:肝胰腺颜色变浅到接近透明,萎缩,解剖后呈软烂状,空肠空胃或肠道内食物不连续,有些池水中可能会出现白便。

条件:放苗后10-30天是发病高峰期、池底污染、投喂过量增加发病风险、盐度低于10‰发病率降低。

传播:垂直转播、水平传播

注:急性肝胰腺坏死是目前我在国家造成对虾毁灭性打击的一种疾病。国际上普遍认为此病是从中国2009年首先被发现。

7虾肝肠胞虫

病名:肠胞虫病、肠上皮细胞微孢子虫病、生长缓慢

症状:生长缓慢或停滞、偶有白便、不影响摄食及成活率

条件:仔虾到养成期均能感染

传播:水平传播

快诊:PCR、LAMP试剂盒

防控:虾苗检疫

池塘消毒:强碱消毒(石灰400kg/亩或0.25%NaOH)
投喂药物饲料,连续7-20天。

注:七大病源中数量和发病率最少的一种,2012年之后被检出。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对虾传播发病坏死症状
脆肉鲩鱼的养殖方法 甲鱼病害预防与监控,养殖甲鱼须经常注意甲鱼健康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