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养殖新闻广东海洋大学鲁义善教授告诉你弧菌到底有多可怕!

广东海洋大学鲁义善教授告诉你弧菌到底有多可怕!

发布时间:2020-10-09 00:43编辑:水产百科归类:养殖新闻

作者 | 鲁义善 广东海洋大学
来源 | 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水产杂志社 

近日,一则“男子洗鱼被扎后高烧昏迷,右手肿胀发黑遭截肢”的新闻引发了众多的讨论和恐慌,新闻内容直指该事件的罪魁祸首为海洋创伤弧菌。由于本人长期从事弧菌方面的研究工作,所以在微信或QQ咨询我的人也不在少数。大家关心的问题已经从弧菌可导致鱼虾贝等生病,升级为弧菌对人类的危害到底有多大的问题。那么,弧菌到底有多可怕?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分割线

弧菌隶属于弧菌科弧菌属,是一种静止期呈弧形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其宽0.5~0.8 μm,长1.5~3.0 μm,一端有单鞭毛或周身鞭毛,不形成芽胞和荚膜,DNA中G+C含量为38%~51%;弧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8°C~37°C,最适pH为6~9,为兼性厌氧菌,部分种具有嗜盐性和氧化酶阳性,能使葡萄糖发酵。可用TCBS作为选择性培养基,在TCBS上有的种如溶藻弧菌和霍乱弧菌形成黄色菌落,有的种如副溶血弧菌和创伤弧菌形成绿色菌落。

弧菌是海洋环境中最常见菌群之一,在菌群丰富的河口区,弧菌可占所有细菌的1%以上,占到可培养菌群的10%以上。弧菌的代时比大肠杆菌等短,一般不超过十分钟,所以其繁殖快、变异也快。

其实,疾病也是一种生命现象——尤其是生物性感染疾病,体现的不仅仅是机体的失调,更多的是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把弧菌当作病原来看待,而是应该把它当作海洋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成员来看。因为与其致病性相比,弧菌在几丁质物质循环乃至海洋碳循环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在海洋环境中,单单桡足类每年就能产生1011吨几丁质,而几乎所有的弧菌都具备几丁质酶,有的甚至含有十几个几丁质酶基因,可以说正是由于弧菌的存在,才使得我们的海洋不是垃圾山。

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弧菌的分布非常广泛,从原生动物、珊瑚、海绵、水螅虫,到贝类、甲壳类、鱼等。这里之所以说分布,而不是感染,因为多数弧菌并不会对其宿主造成危害——这也是为什么弧菌被认为是条件致病菌的原因。其实,本人并不认可条件致病菌这种说法,因为其实任何病原的感染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关键是弧菌本身就有强毒株和弱毒株之分——同种细菌同样条件下,强毒株即使很少浓度就能致病,而弱毒株就算是很高浓度都不能感染。当然,强毒株和弱毒株之间是可以转变的,这才是细菌最可怕之处。比如我们实验室保持的强毒株,经过几年后毒力会慢慢减弱;而在环境中的弱毒株或无毒株,会在与强毒株或其它细菌接触的过程中复壮或突变为强毒株。弧菌强、弱毒株的蛋白和编码基因并非一一对应的,我们曾用比较蛋白质组学获得了强毒株特有的蛋白,进而获得了其编码基因;可基因表达研究发现,这些所谓强毒株特有蛋白的编码基因,在无毒株或弱毒株同样存在,且部分高表达——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术问题,这说明强毒株和弱毒株的表现,可能不仅仅是基因层面的问题,还涉及到后期的毒力蛋白分泌,甚至涉及到宿主的调控问题。

人类,应该不算弧菌的正常宿主,人类感染弧菌,多是因为进食了携带弧菌的食物或水。就拿危害最严重的霍乱弧菌来说,每年约有300~500万霍乱病例,另有10~12万人死亡。在美国FDA细菌分析手册中,霍乱弧菌01型、霍乱弧菌非01型、副溶血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拟态弧菌、霍利斯弧菌、弗尼斯弧菌、河流弧菌、辛辛那提弧菌、海鱼弧菌、麦氏弧菌、鲨鱼弧菌等13种弧菌被列入食源致病微生物的检验。

弧菌感染可引起人类的肠炎、中耳炎、伤口感染及败血症等症状。新闻中所指的创伤弧菌,若是经口感染,最多会有发热、畏寒、呕吐及腹泻等症状,但是经伤口感染(经皮感染),再加上本身免疫功能低下,易引发败血症,严重者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并致死。所以日常在处理这种情况的时候,首先要注意防护,最好能戴手套;其次,在被鱼刺伤时,应即刻进行伤口处理;最后,呼吁大家共同保护好我们的海洋环境,全球变暖会促进弧菌的繁殖并已经导致弧菌向北欧等国家扩展,而环境污染则会促进弧菌的变异和抗药性的产生。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感染海洋基因问题环境
敏感因素与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水质的关系 探索未来水产饲料的替代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