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鱼类养殖水产养殖氮循环受阻(养殖水体氮循环示意图)

水产养殖氮循环受阻(养殖水体氮循环示意图)

发布时间:2023-04-27 06:42:04编辑:水产百科归类:鱼类养殖

1. 养殖水体氮循环示意图

在自然界,氮元素以分子态、无机结合氮和有机结合氮三种形式存在。

大气中含有大量的分子态氮,但是绝大多数生物都不能够利用分子态的氮,只有象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一类的细菌和某些蓝绿藻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硝态氮加以利用。植物只能从土壤中吸收无机态的铵态氮和硝态氮,用来合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合成各种蛋白质。

动物则只能直接或间接利用植物合成的有机氮,经分解为氨基酸后再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在动物的代谢过程中,一部分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尿酸和尿素等排出体外,最终进入土壤。动植物的残体中的有机氮则被微生物转化为无机氮,从而完成生态系统的氮循环。

2. 养殖水体氮循环示意图高清

构成氮循环的主要环节是: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

植物吸收土壤中的铵盐和硝酸盐,进而将这些无机氮同化成植物体内的蛋白质等有机氮。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将植物体内的有机氮同化成动物体内的有机氮。这一过程叫做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动植物的遗体、排出物和残落物中的有机氮被微生物分解后形成氨,这一过程叫做氨化作用。在有氧的条件下,土壤中的氨或铵盐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最终氧化成硝酸盐,这一过程叫做硝化作用。氨化作用和硝化作用产生的无机氮,都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土壤中的硝酸盐被反硝化细菌等多种微生物还原成亚硝酸盐,并且进一步还原成分子态氮,分子态氮则返回到大气中,这一过程叫做反硝化作用。

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被还原成氨,这一过程叫做固氮作用。没有固氮作用,大气中的分子态氮就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地球上固氮作用的途径有三种:生物固氮、工业固氮(用高温、高压和化学催化的方法,将氮转化成氨)和高能固氮(如闪电等高空瞬间放电所产生的高能,可以使空气中的氮与水中的氢结合,形成氨和硝酸,氨和硝酸则由雨水带到地面)。据科学家估算,每年生物固氮的总量占地球上固氮总量的90%左右,可见,生物固氮在地球的氮循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瘤菌为什么是消费者 圆褐固氮菌为什么是分解者?

硝化细菌为什么是生产者,反硝化细菌为什么是分解者?

根瘤菌从豆科植物中获得有机物,当然应该属于消费者,因为是从活体中获得有机物。

而圆褐固氮菌则是从土壤中获得有机物,是为分解者。

硝化细菌能够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

反硝化细菌也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维持生命活动。所以应该是分解者。

3. 养殖水体氮循环过程

由于硝化菌繁殖的慢,所以应该和酵母菌还有乳酸菌一起使用。 硝化细菌是一种好氧性细菌,包括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生活在有氧的水中或砂层中,在氮循环水质净化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它们包括形态互异类型的一种杆菌、球菌或螺旋菌。 不少鱼友对硝化细菌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误解,有的人认为硝化细菌能够分解粪便;有的认为可以净化水质,中和水中的悬浮物,这些认识是不准确的,或者可以说是错误的,硝化细菌是生产者。 1,硝化细菌不能当做杀菌药物使用,硝化细菌只是可以抑制其他细菌滋生。当鱼生病时应该直接对症下药,不要听信一些人的话,用高浓度的硝化细菌作治疗药剂,这样很可能就耽误了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期。 硝化细菌可以在正常养殖中适时的补充,来抑制其他细菌的滋生,从而达到预防细菌性疾病的效果。 2,硝化细菌并无净水的功效。它只是可以分解氨氮和亚硝酸盐等对鱼有毒害作用的物质;抑制蓝藻、裸藻等有害藻类,但是它并不能分解大颗粒的杂质和藻类。 正确的处理水质混浊、悬浮物多的办法是用一些EM菌(乳酸菌、酵母菌等)来分解和絮凝,搭配过滤系统将杂质过滤出去。 3,新水族箱应采取一定措施后再投放硝化细菌。很多人在新购水族箱中加满自来水后,立即倒入大量硝化细菌,所谓“开缸”,应该知道硝化细菌也需要废物(氨氮、亚硝态氮)做“食物”,在新水中往往缺少这些物质,造成硝化细菌活化后,由于缺少“食物”而大量死亡,反而影响了水质。 空缸培养硝化细菌很慢,可以放一些试水的鱼,增加水的活性或者铺上底泥,使硝化细菌有可以吸收利用的氮元素和其他有机物质,这样才能促进硝化系统的建立。 硝化细菌是一种用于控制养殖池水自生氨浓度的处理剂,不仅使用相当方便,而且能发挥立竿见影的效果,故越来越受渔友的欢迎。使用时可直接将该剂散布于池中,不久即能发挥除铵的功效。

4. 养殖水体各项指标

1.

温度 池塘养鱼主要水质指标 水温直接影响鱼的生存和生长,不同鱼类要求不同的水温,可分为以下三类: 温水性鱼类:适宜生活的水温为20~30℃,如:鲢、鳙、草、鲤、团头鲂。 热水性鱼类:适宜水温为25~34℃。如:罗非鱼、淡水白鲳。 冷水性鱼类:一般认为,冷水性鱼类生存的温度范围为0~20℃,最适温度为12~18℃,如:虹鳟 、大马哈鱼。 通常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鱼类的代谢相应增加,摄食增加,生长加快。

2.

PH 《渔业水质标准》中规定养殖水体PH值范围为6.5—8.5,这是鱼类生长的安全PH值范围, 鱼类苗种培育阶段的最适 PH值为7.5~8,成鱼养殖阶段的最适PH值为7 ~ 8.5;PH值小于6.5时,水体中鱼类对传染性鱼病特别敏感,呼吸困难 即使水中并不缺氧,但对饲料的消化率低,生长缓慢。

 PH值过高时,离子NH4+转变为分子氨NH3,毒性增大,水体 为强碱性,腐蚀鱼类的鳃组织,造成呼吸障碍,严重时使鱼窒息。强碱性的水体还影响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影响微生物对 有机物的降解。

5. 养殖水体氨氮正常范围

养殖水体亚硝酸盐含量应控制在0.1毫克/升以下。

亚硝酸盐超标是由池底老化、淤泥中有机物含量过多、水源水质不佳等因素所致。

水体中亚硝酸盐是氨转化为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含量超标对水产动物的毒性较强,造成的危害相似于氨氮超标。

6. 养殖水体氮循环示意图图片

氮循环(Nitrogen Cycle)是描述自然界中氮单质和含氮化合物之间相互转换过程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氮素在自然界中有多种存在形式,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大气中的氮气,总量约3.9×1015 t。除了少数原核生物以外,其他所有的生物都不能直接利用氮气。目前,陆地上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氮的总量达1.1×1010~1.4×1010 t。这部分氮素的数量尽管不算多,但是能够迅速地再循环,从而可以反复地供植物吸收利用。存在于土壤中的有机氮总量约为3.0×1011 t,这部分氮素可以逐年分解成无机态氮供植物吸收利用。海洋中的有机氮约为5.0×1011 t,这部分氮素可以被海洋生物循环利用。

构成氮循环的主要环节是:生物体内有机氮的合成、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和固氮作用。

7. 养殖水体氮循环示意图解

氮元素以分子态(氮气)、无机结合氮和有机结合氮三种形式存在。大气中含有大量的分子态氮。但是绝大多数生物都不能够利用分子态的氮,只有象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一类的细菌和某些蓝绿藻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变为硝态氮(硝酸盐)加以利用。

植物只能从土壤中吸收无机态的铵态氮(铵盐)和硝态氮(硝酸盐),用来合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合成各种蛋白质。

动物则只能直接或间接利用植物合成的有机氮(蛋白质),经分解为氨基酸后再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在动物的代谢过程中,一部分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尿酸和尿素等排出体外,最终进入土壤。

动植物的残体中的有机氮则被微生物转化为无机氮(氨态氮和硝态氮),从而完成生态系统的氮循环。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扎鱼价格(扎鱼制作视频) 水产养殖清塘清除技术(水产养殖清塘清除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