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鱼类养殖池塘培育尖吻鱼苗种技术要点

池塘培育尖吻鱼苗种技术要点

发布时间:2016-02-11 03:02:34编辑:水产百科归类:鱼类养殖
报道尖吻鱼卢Lates calcarifer (BLock),俗称盲鱼曹,具有生长快、肉味美、价值高等优点,深受养殖户喜爱。尖吻鱼卢为热带亚热带降海产卵鱼、类、属广盐性。人工条件下,尖吻鱼卢可在盐度为28%~30%的海水中产卵繁殖,受精卵及早期仔鱼在海水中发育生长,经15~20天专池培育及逐级梯度淡花,体长约1厘米的仔鱼可转入池塘培育,一般专池培育至体长5厘米或10厘米再转入成鱼池养殖(转入成池养殖种苗的规格越大,养殖效果相对越好)。现将池塘培育尖吻鱼卢苗种(从体长1厘米培育至10厘米)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苗前期培译。

  二、培育管理。

  培育管理包括水质监控、报饵驯饵、分级分疏三分面内容。
   (一)水质监控。

   随着鱼体长大,尖吻鱼卢苗对肥水耐受力降低,培育水理化因子也在不断变化。培育过程要经常观察鱼苗活动,检测塘水的温度、溶解氧、PH值及有毒物质指标,采用添换水、合理使用增氧机或适时(每7~10天)补充“活性酵素”等手段进行水质调控。保持稳定良好的水质是成功的育苗的前提。

  (二)投饵驯饵。

   在尖吻鱼卢苗种的不同生长阶段,保证新鲜充足的适口饵料,是促进鱼苗正常生长和提高育苗成活率的关键。体长约1厘米的鱼苗自下塘之日起,保持每天亩投不少于3公斤经煮熟的鱼浆(作追肥及补充饵料用),并根据鱼苗摄食及生长情况逐渐增加投放量;经常性检查池塘浮游动物存量,如发现不足(鱼苗在池边急游觅食)应及时从饵料培育池捞取补充,当鱼苗体长普遍达20~2.5厘米时,开始投入适口家鱼小鱼苗;体长普遍达4~5厘米时,减投饵料鱼并增加鱼浆用量;体长普遍达6~8厘米时,鱼苗家很好聚群众摄食鱼浆,可在鱼浆中混入鱼卢苗人工配合饲料,并逐渐增加配合饲料含量。有研究表明,投喂尖吻鱼卢的混合饲料中,鱼浆含量从100%,对尖吻鱼卢生长未产生不利影响;在饲料中加入维生素混合物投喂尖吻鱼卢,可显著提高生长速度并降低饲料系数。待鱼苗长至10厘米,完成驯饵过程,可分级进入成鱼养殖阶段。

  在饵料鱼缺乏的情况下,要使尖吻鱼卢苗在摄食浮游动物直接过渡过鱼浆,必须保证鱼浆充足,每天投喂4~5天,做到少量多餐,均匀泼洒全塘,投放量以鱼苗停业追食力度,并在每次投喂鱼浆前用物体击水,使鱼苗逐渐形成定位摄食习惯。经我们多次实践证明,从摄食浮游动物到饵料鱼到鱼浆的驯饵过程,比从摄食浮游动物直接过渡到鱼浆的驯饵过程,育苗成活率大幅提高。

   (三)分级分疏。

   尖吻鲈为肉食性鱼类,自小有相互残杀的习性,残杀现象直至体长10厘米以上经驯饵后才减少,因此,在培育过程应尽量保持苗种大小规格一致,如发现规格不整齐,应及时进行分级调整,并贯穿整个培育过程。分级过筛进操作要小心,最好能利用打气形成水流让鱼苗自动出筛,每次出筛后应进行鱼体消毒。如果分筛过程鱼体受损,极易引起感染发病,所以,我们主张尽可能为尖吻鲈鱼苗提供充足活饵,以培育规格整齐的鱼苗,减少分筛次数;分筛工作与投饵驯饵及密度调整合进行。当鱼体长普遍达2.5~3厘米,分级分疏一次,投喂饵料鱼为主,密度控制在1000尾/亩以下;体长普遍达4~5厘米,分级分疏一次,投喂鱼浆为主,密度控制在5000尾/亩以下;体长达6~8厘米,分级分疏一次,逐渐转为混合饲料,密度控制在3000尾/亩以下;体长将近10厘米,分级转入成鱼养殖池,密度控制在1000尾亩以下。

   三、病毒防治。   尖吻鲈苗种阶段病毒较多,最好的防治方法是保持水质清新,防止病源扩散,保证充足活饵,培育健壮鱼苗。如发现病害,可进行如下处理:

  1?寄生虫病(车轮虫、指环虫):0.3~0.5ppm硫酸铜、硫酸亚铁(2:1)合剂全塘泼,或每亩用“鱼虫净”75/全塘泼洒,连续3天。

  2?白斑病:孔雀万绿35ppm药浴20分钟或甲醛50ppm药浴1小时,连续3天,并配合“鱼菌清2号”作水体消毒。

  3?烂鳃、肠炎:每公斤鱼内服“鱼必康”及“强克pp”各1克,连续3天,并配合“鱼苗清2号”作水体消毒。




采集:庞迪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培育厘米分级过程生长
一场寒潮让江苏蟹农“很受伤” 每家损失数万元 湖南武冈人工增殖放流鱼种1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