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鱼类养殖南方大口鲶细菌性鱼病的防治技术

南方大口鲶细菌性鱼病的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16-02-12 10:07:55编辑:水产百科归类:鱼类养殖
   南方大口鲶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大型优质经济鱼类,1987年进行移殖驯化,1988年人工繁殖成功。由于该鱼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生长特别快、易饲养等特点,近年来日益受到养殖者和消费者的欢迎,并被各地视为名优高档鱼类,大力开发养殖。但随着高密度养殖的发展,南方大口鲶的疾病日益增多,危害很大。本文在养殖生产及参考有关报道的基础上,对其细菌性鱼病的防治作一概述。     

    l、烂鲤病

    病原 柱状屈挠杆菌

    流行情况在春季该病流行以前,带菌鱼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被细菌污染的水及塘泥。该病在15~30℃范围内,水温越高,放养密度越大,水质越差,则越易暴发流行。此病主要危害成鲶,可引起大批死亡,流行于4~8月。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游动缓慢,食欲减退;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充血发炎,中间部分常糜烂成一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丝颜色变淡,严重时鳃丝未端腐烂缺刻,鳃上的粘液增多,呼吸困难而致死。

    防治方法(1)每100kg鱼用呋喃唑酮2克拌饲投喂,连喂3天(2)每公斤饲料添加20克鱼血散投喂,连喂3天(3)漂白粉(含氯30%)先溶于水,滤掉残渣,然后全池泼洒,使池水成1.0克/立方米浓度;(4)全池泼洒高效消毒灵,用量为0.6~0.8克/立方米;(5)全池泼洒光合细菌和水净剂混合物,用量为第1次光合细菌10克/立方米、水净剂5克/立方米,以后每10—15天泼洒1次,用量视病情逐减。

    2、肠炎病

    病原 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流行情况此病危害成鲶和大鱼种,一般是18℃以上开始流行,流行高峰为水温25—30℃,发病时期为4—6月,可与烂鳃病并发。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食欲减退,离群独游,游动缓慢。疾病早期,剖开鱼腹,可见肠壁局部发炎,肠内粘液增多,疾病后期可见全部肠管发炎呈浅红色,肠内无食,而有许多黄色粘液;同时可见病鱼鳍条充血发炎,肛门红肿等现象。

    防治方法 (1)坚持不投喂霉烂变质饲料,定期在饲料中添加0.05%—0.1%的鲜蒜汁,也可定期泼洒生石灰浆等进行预防;(2)全池泼洒高效消毒灵0.6克/立方米或强氯精0.3克/立方米;(3)每公斤饲料中拌人痢特灵8—10片或庆大霉素针剂2支,每天早晚各喂1次,连喂3小(4)每100kg饲料中加上霉素饲料粉20~100克,连喂5~7天 (5)每25kg饲料中加病毒灵10克,连喂4—5天。

    3、赤皮病

    病原荧光假单胞菌。

    流行情况 传染源是荧光假单胞菌污染的水体、工具及带菌鱼。当捕捞、运输、放养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受损时,病原菌便侵入。大、小鱼种在6~7月均易患此病。

    症状 病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鳍基充血,有时鱼的上下颌及鳃盖也充血发炎。

    防治方法 (1)全池泼洒漂白粉1.0克/立方米,同时用磺胺噻唑拌饲料投喂,第1天每500克鱼用药5克,以后减半,连喂6天;也可用呋喃西林20克做成药饵连喂6天。

    4、白皮病

    病原 柱状屈挠杆菌。

    流行情况 此病主要危害南方大口鲶的鱼苗鱼种。每年6—8月为流行季节。当鱼体受伤或寄生虫寄生时,病原菌侵入,便暴发流行。

    症状 患病的南方大口鲶首先是尾鳍发白,随着病情的发展,迅速扩展豪延,尾鳍腐烂,病鱼在水面缓游,时而头部朝下尾部朝上挣扎,最后死亡。

    防治方法(1)用成都时新鱼病防治所研制的“鱼用泼洒剂”7.67克/立方米浸泡30min,再将病鱼放回原池;同时在池塘内用“鱼用泼洒剂”0.35~0.45克/立方米泼洒,每天1次,连续4天;(2)全池遍洒痢特灵,使池水成0.3—0.5克/立方米浓度。

    5、腐皮病

    病原 斑点气单胞菌。

    流行情况 此病危害成鲶,鱼体受伤后易感染此病。流行于4~5月。

    症状 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鱼体部分皮肤变白,鱼体两侧出现红斑溃疡。

    防治方法 (1)全池泼洒氯海因,用量0.3克/立方米,连泼2~3次;(2)5~10克/立方米呋喃唑酮浸洗病鱼15~30min;(3)光合细菌全池泼洒10克/立方米,连泼2天;(4)全池泼洒呋喃唑酮0.3克/立方米,连泼2~3次。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流行立方米防治病原
关于南美白对虾的淡化养殖技术——-之二 嫩滑枝竹焖白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