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鱼类养殖越冬鱼死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越冬鱼死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发布时间:2016-03-05 02:38:23编辑:水产百科归类:鱼类养殖
报道冬季,当水温下降到7~10℃以下时,几种主要养殖鱼类就会停止摄食或很少摄食。在结冰情况下,不冻水层温度为1~4℃左右,这些鱼类基本不摄食,新陈代谢减缓,停止生长。因此,必须注重越冬管理,减少鱼类死亡。
    
  一、越冬鱼死亡的主要原因
   
  (一)越冬水体严重缺氧
     水体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空气和注水混合增氧。冬季,池水清瘦,浮游植物数量少,冰透光性差,光合作用产氧量就少。同时,随着塘底淤泥的增厚,野鱼过多或并塘鱼密度过大等耗氧因子的增加使得水体缺氧矛盾更加突出。
   
  (二)鱼种规格小、体质差
  
   由于鱼种规格小,体质差,逃避敌害(凶猛鱼类)能力和抵抗疾病能力差。同时鱼体内积存的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少,不足越冬期的消耗,往往导致身体瘦弱而死亡。
   
  (三)管理不善
   
   越冬期精心管理不够,没能及时检查水体溶氧、鱼类活动情况和水位变化,或发现不良情况后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致使大量死鱼。例如,越冬池漏水,水过浅或冻到底,鱼类全部死亡。春节前后没有定期检查溶氧,鱼因缺氧而死亡。管理措施不当,如只重视打冰眼,而不重视扫雪,致使池水缺氧现象不能很快解决,鱼因缺氧而死。为了增加池水溶氧量,长期盲目循环池水,使池水温度迅速降到0.5℃以下,鱼被冻晕、冻死。另外,越冬末期池水溶氧过高,未能采取降氧措施,致使池鱼患气泡病,引起死鱼。
   
   根据鱼类越冬死亡的原因,为提高越冬鱼的成活率,应采取一定措施。
  
   二、预防措施
    
 (一)越冬水体的选择和修整
   
   越冬池水深应保持1.5m以上,池底要平坦,淤泥越少越好。水质要求含氧量高,有机物含量少。如含氧量太低,应增加流程和跌水。有工业污水和大量生活污水流入的不能作为越冬池。条件较差的越冬池,应严加修整。如水浅、塘泥多的鱼塘,应结合农田积肥,挖出淤泥,加高加固池堤,提高水位。另外,还应尽量清除池边杂草和池中野杂鱼等。
   
 (二)培育体质健壮的大规格鱼种
  
   越冬鱼种规格应达50克以上,体质健壮肥满,无病无伤,耐寒和抗病力强,对缺氧的适应力也强。在7~9月鱼类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尤其秋天,鱼类大量摄食,积存脂肪,以供越冬消耗,此时,应足量投喂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培育体大肥满鱼种。
   
  (三)越冬鱼的管理
  
   保证鱼类安全越冬,不仅要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而且应加强越冬管理。实践证明,管理的好,就是条件差一点,也可避免或减少鱼类越冬死亡。
    
 (1)精心管理,及时检查越冬情况。勤巡塘,勤检查水质、水色、水位和池鱼活动情况,特别是要定期测定水中溶氧量,当池水溶氧量降到3mg/L时,应采取增氧措施。在没有测氧条件的鱼塘,可以打冰眼观察水色和生物活动情况。当水面浑浊、变黑、有腥臭味,冰眼处有浮游动物、虾、鱼等时,是水质变坏缺氧的征兆。
    
 (2)定期注新水。水源方便的越冬池,应定期注水,一般20~30天注水一次。具体多长时间注一次,每次注多少,要依越冬池水位下降和溶氧情况来确定,注水是安全越冬的有效措施。
     
 (3)扫雪。雪对阳光的穿透力影响颇大,因此越冬池积雪应及时清扫。池面过大,不能全扫也应扫一部分,以便改善光照条件,增强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
    
 (4)防止惊动鱼类。越冬池应禁止滑冰、冰下捞鱼虾等,避免鱼类受惊乱蹿,消耗体力,增加耗氧量。
    
 (5)循环水增氧。当越冬池严重缺氧而又缺少水源时,可采取循环水增氧法。即在越冬池中用泵提水,使水在冰面流动增氧,然后再流入池中。这种方法增氧效果较好,可作为解决缺氧的应急措施。


                              南方渔网编辑:黄子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越冬鱼类缺氧池水死亡
看日本农场怎么把城里人的钱给挣了! 团头鲂成鱼池清池问题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