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泥鳅养殖泥鳅的一些生活习性

泥鳅的一些生活习性

发布时间:2015-06-26 02:47编辑:水产百科归类:泥鳅养殖

1.栖息

    泥鳅属温水性底层鱼类,多栖息在静水或缓流水的池塘、沟渠、湖泊、稻田等浅水水域中,有时喜欢钻人泥中,所以栖息环境往往有较厚的软泥。较适水环境酸碱度一般为中性和偏酸性。泥鳅对环境适应能力强,但也能为避开不利环境而逃逸。在天早水干或遇不利条件“休眠”期间,就会钻人泥层中,只要泥中稍有湿气,少量水分湿润皮肤,泥鳅便能维持生命。一旦条件好转,便会复出活动摄食。 

    2 .呼吸

    泥鳅对缺氧的耐受力很强,离水不易死亡,水体中溶氧低于 0.16 毫克/升时仍能存活,这是由于泥鳅不仅能用鳃呼吸,还能利用皮肤和肠进行呼吸。泥鳅肠壁很薄,具有丰富的血管网,能够进行气体交换,具辅助呼吸功能,所以又称为“肠呼吸”(图 3 )。当水中溶氧不足时,它便会浮出水面吞咽空气,在肠内进行气体交换,然后废气从肛门排出。人工养殖时,投饵摄食后泥鳅肠呼吸的次数会增加。据称,泥鳅耗氧量的 l / 3 是由肠呼吸取得的。 

    3 .温度

    泥鳅生长的水温范围是 13 一 30 ℃ ,最适水温是 24 一 27 ℃ 。当水温降到 5 一 10 ℃ 或升到 30 ℃ 以上时,泥鳅便潜人泥层下 20 - 30 厘米处,停止活动进行“休眠”。一旦水温达到适宜温度时,便又会复出活动摄食。

    4 .食性

    泥鳅是偏好动物性饵料的杂食性鱼类。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摄取食物的种类有所不同。幼鱼阶段,胃中的浮游动物,特别是挠足类明显较多。成鱼阶段,胃中的昆虫幼虫,特别是摇蚊幼虫明显高于幼鱼。泥鳅的食性很广,在泥鳅胃中的食物团里腐殖质、植物碎片、植物种子、水生动物的卵等的出现率最高,约占 70 % ,其他如硅藻、绿藻、蓝藻、裸藻、黄藻、原生动物、枝角类、挠足类、轮曳等占 30 %。人工养殖中能摄食商品饵料。

    泥鳅在一昼夜中有两个明显的摄食高峰,分别是 7 - 10 时和 16 - 18 时,而早晨 5 时左右是摄食低潮。

    泥鳅与其他鱼类混养时常以其他鱼类的残饵为食,可称为池塘的“清洁工”。泥鳅肠道短小,对动物性饵料消化速度比植物性饵料快。泥鳅贪食,如投喂动物性饵料时会因贪食过量,而影响肠呼吸,并产生毒害气体而胀死。当水温为巧 ℃ 时泥鳅的食欲增高;水温 24 一 27 ℃ 时最旺盛;水温 30 ℃ 以上时食欲减退。在泥鳅生殖时期食量比较大,雌鳅比雄鳅更大,以满足生殖时期卵黄积累和生殖活动的需要。 

    5 .光照

    泥鳅一般白天潜伏水底,傍晚后活动觅食,不喜强光。人工养殖时往往集中在遮光阴暗处,或是躲藏在巢穴之中

    6 .生长

    泥鳅生长快慢和饵料、饲养密度、水温、性别和发育时期有关。人工养殖中个体差异也很大。

    在自然状况下,刚孵出的苗体长约 0.3 厘米, 1个月之后可达 3 厘米,半年后可长到 6 - 8 厘米,第二年年底可长成 13 厘米体长、巧克左右的体重。最大的个体可达 20 厘米、 100 克体重。

    人工养殖时约经 20 天左右培育便可达 3 厘米的鳅苗夏花, 1足龄时可长成每公斤 80 - 100 尾的商品鳅少的仅几百粒,多的达十几万粒。 12 一巧厘米体长泥鳅怀卵约 1 万一 1 . 5 万粒; 20 厘米体长泥鳅怀卵达 2 . 4 万粒以上。体长 9 . 4 一 11 . 5 厘米雄性泥鳅精巢内含约 6 亿个精子。而雄泥鳅体长约达 6 厘米时便已性成熟。成熟个体中往往雌泥鳅比例大。

    泥鳅常选择有清水流的浅滩,如水田、池沼、沟港等作为产卵场。发情时常有数尾雄泥鳅追逐一尾雌泥鳅,并不断用嘴吸吻雌鳅头、胸部位,最后由一尾雄鳅拦腰环绕挤压雌鳅,雌鳅经如此刺激便激发排卵,雄鳅排精。这一动作能反复多次。产卵活动往往在雨后、夜间或凌晨。受精卵具弱粘性,黄色半透明,可猫附在水草、石块上,一般在水温 19 一 24 ℃ 时经两天孵出鳅苗。

    刚孵出的鳅苗约 3 . 5 毫米,身体透明呈“痘点”状,吻端具猫着器,附着在杂草和其他物体上。约经 8 小时,色素出现,体表渐转黑色、鳃丝在鳃盖外,成为外鳃。 3 天后卵黄囊接近消失,开始摄食生长。约经 20 多天,苗长巧毫米,此时的形态与成鳅相似,呼吸功能也从鳃呼吸转为兼营肠呼吸功能了。
 


水产养殖网版权声明:所有信息均来自用户提供或网络收集,本站不担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若发现企业、产品信息有误,请及时联系纠错。

泥鳅厘米水温呼吸活动
克氏螯虾搜饵五注意 稻田养殖基围虾放苗前的准备